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探索
2019-09-10谢怀民
谢怀民
摘 要:新课改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老师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般都是采用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等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出现了勃勃生机,但是在课堂教学空前繁荣的情况下,也给地理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怎样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同时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成为了地理老师继续解决的问题。地理老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折射出了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不高,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更没有激发地理的学习兴趣,也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一、应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有意义的科学合理的问题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做到:其一,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要设置有一定难度和疑点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地进行思考,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发现学生对问题产生了质疑,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其二,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够完成,进而鼓励学生多合作和交流。
1.鼓励学生大胆回答
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回答当中,就需要给学生构建一定的问题教学情景,就需要营造出和谐愉悦的问题提问氛围,就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缓解他们产生的紧张情绪,给他们以信任,使他们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来,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就会被激发出来。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气象灾害”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就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本课的学习,例如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沙尘暴会出现在北京和西安?一般会在什么季节出现?怎样才能有效地治理好沙尘暴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回答起来会有话说。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或者回答錯误了,要耐心地进行引导,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了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立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问题和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的教学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大气运动知识,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大气运动的动画模式,通过让学生观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大气运动的形式,以更好地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学生看完视频后,可把本课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想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生活当中你看见过类似的大气现象吗?请举例说明。和生活化联系的问题提出后,可以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场景,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大脑,进而利于问题的回答,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能被有效体现出来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目标直接面对的对象,要想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成绩,就需要把每个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遇到问题时就敢于向老师请教。高中地理的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独自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互动,或者互动很少,地理老师只是想着完成教学任务,只会想着把知识被动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况使得传统的地理教学氛围变得死气沉沉,教学效率变得非常低下。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有效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有效性。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被有效体现出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也应被有效地发挥出来。特别是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展示点评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不足要进行及时的指导、讲解、引导、补充和提示,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理解和掌握,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提高兴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规律,进而有效地把学生的地理学习的潜能挖掘出来。
例如,在学习亚洲国家水稻种植业的地域类型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书上的知识外,还可以结合袁隆平的水稻研究成果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水稻对于亚洲国家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袁隆平对我国种植水稻的重要性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样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开阔了学生的地理视野,体会到了地理知识的奥妙之处。
四、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进行授课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借助黑板、粉笔、教材等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僵化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对于那些抽象性强的地理知识,学生是不能更加直观地进行理解的。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模式,微课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知识专业性强,图文讲解,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微课教学中如果利用动画进行教学,可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可使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和枯燥,可以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如果仅仅依靠照片和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教学内容的。如果把本课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利用动画的功能从各个角度展示地球的运动,这样学生就能从动态的角度,更加直观地、形象地观察到地球的运动状态。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提升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守宝.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151.
[2]郑乙.怎样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商情,2014,(2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