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2019-09-10陈巍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策略

陈巍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在此,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生动和形象的学习氛围之中。教师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进行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教师整合教育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拥有十足的信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前言: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清晰,并拥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教师以教材中的知识为基础和前提,让学生拥有学习信心。同时,学生在具体学习的时候应该跟上教师讲课步伐,在学习中能够进行深度思考,体会到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总之,教师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优化,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比较多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了不良影響。第一,教师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没有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生在缺乏针对性教学的情况下,就会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理解,最终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经常是忽视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创建。学生处于单一和陈旧的教学氛围之中,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学生的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第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自身存在问题的时候,并不能得到教师的解决和帮助。最终,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1]。

二、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关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会引导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清晰的认知。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活跃的学习氛围。在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乐于学习的状态之中。教师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出发,在课堂导入上做好功夫。在上课之时,就可以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问题为着手点,推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计算机信息教学之中,蕴含了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就要让学生对这个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把计算机上的操作人员比喻为具体的司令员,其他的零件比喻成战争中的武器。这样,在指挥下就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操作系统,以此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同时,教师从2017年4月份的浙江省高考选考信息技术出发,考题中对word编辑文档、VB程序功能替换、软件字符内码的阐述分析等进行了罗列。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基本的考察,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并关注信息技术在浙江省选考中占据的比例。

(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积极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不能受到教材的限制,可以把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情境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高中阶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安排[2]。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把程序设计课程放在信息技术课程之后,随后开展信息数字化教学。最后,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和表格数据处理等的分析。这样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参考教材,但也不能受到教材的束缚。在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建任务驱动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良好自主学习空间的时候,就应该为学生创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常,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把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蕴含在具体的任务之中。学生针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易到难针对性的解决其中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创建,就会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也会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合理的处理问题,并让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精神,并形成了较高的核心素养。在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信息技术科目之中,考试中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考察。代码程序运行题目、筛选题目等成为了关键内容。所以,任务驱动法也是对当前的高考教学要求的一种迎合。

(四)关注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章的编写。学生把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写出优质的文章。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把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上,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运用计算机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最终,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让学生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其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教师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诠释一个真实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在多样教学模式的运行下,学生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并能够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最终,教师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准备和支撑。

参考文献

[1]郭飞翔.新课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29.

[2]马得胜.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3]刘晓江.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