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物理感悟,实施高效课堂

2019-09-10李晓熙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注重学生感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感悟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等加深学生感悟的方法,从而为初中物理教学实施高效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感悟;高效课堂

引言: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初中物理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对物理规律进行感悟,从而得到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而加深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思考产生对事物的理性认知,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需要注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感悟,完成高效课堂的打造。

一、初中物理中学生感悟的重要性

所谓的感悟,其实就是凭借对事物的感觉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并从中领悟出道理的过程。在科学的探究中,学生能够通过感性体验产生理性认知,在顺利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需要通过分析和思考领悟。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能够从物理现象中获得感悟,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从物理学科发展历史来看,很多伟大物理学家都是在感悟中发现的物理规律,如牛顿面对“苹果落地”现象产生了感悟,最终通过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万有引力的物理规律。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时,离不开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悟[1]。督促学生加强物理现象观察,促使学生从中获得感受,才能使学生在情绪引导下实现物理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发现和把握其中存在的规律和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获得感悟,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观察、分析、思考和探索的习惯,使物理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初中物理教学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丧失了主体地位,缺少对物理概念和问题的感受。而课堂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实际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想要完成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注重学生的感悟。

二、在物理感悟中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感悟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感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引导学生加强物理现象的观察,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抽象事物难以产生兴趣。而物理内容大多抽象,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难以促使学生产生感悟。为此,教师需要善于完成教材内容挖掘,使内容得到显化处理,创设相应的情境,初步引发学生的感悟[2]。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叉鱼”现象进行模拟,帮助学生获得深刻体会。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吊鱼情境的创造,然后为学生提供盛有水的玻璃瓶,在瓶子中放入塑料鱼,组织学生尝试用筷子斜着点击水底的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反复尝试从不同角度点击鱼可以发现,按照自己的视线无法成功“叉鱼”,从而对眼睛受骗的过程产生深刻体会。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对光的折射现象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并结合自身感受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积极讨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的将物理概念还原成生活中的现象,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接受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能使学生产生更多联想,得到求知欲的激发。根据自身感受,学生可以逐步完成物理概念的构建,得到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任务加深感悟

形成初步感悟后,学生固然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但依然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后续教学中进行物理知识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感悟,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例如,在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内容时,通过展示景观灯的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感受后,教师需要布置“点亮你的景观灯”的任务。通过为学生提供灯泡、电池盒、灯座、开关、导线等器材,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点亮灯泡。将学生划分多个小组,选出连接电路最快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并且绘制出相应电路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合作连接电路期间,学生能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经历矛盾、疑惑、确信等各种思考过程,学生可以获得思维的启发,从而得到深刻感悟,认识到灯泡需要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拥有不同功能,两种电路中各种电器间制约关系会发生改变。经过各种尝试,学生能够掌握两种电路的特点,认识到景观灯的连接需要加强电路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重视电路知识的学习。因此实现学习任务的合理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动手探索物理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刻感悟,从中发现物理规律,加强对物理重难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三)联系实际指导反思

无论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都来自于生活,并且需要在生活中运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也需要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反思,寻求物理问题解决方法,达成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进行物理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尝试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在学习“压强”的内容时,针对这一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先列举“孔鳐”这种深海鱼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孔鳐”身体扁平与其所处的高水压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孔鳐”为适应高水压形成了扁平身体结构,以减少身体承受的液体压强。在学生对压强概念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研发的深海潜水艇“蛟龙号”的外形结构。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压强知识,可以理解潜艇采用厚度大、硬度高的金属是为了应对深海中的高压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反思运用学习到物理规律进行各种情境的解读,将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统一起来,全面理解物理规律[3]。因此采取该种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四)知识外延提高认知

按照新课程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探究意识、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从这一角度出发,初中物理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还应实现知识外延,以便使学生产生更多感悟,得到物理认知的提高。例如,在完成电路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安全用电”科普宣传活动,调查身边用电事故发生原因。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触目惊心的用电事故可以认识到电路知识的重要性,也能学习更多生活中的用电知识,体会到因缺乏物理知识造成严重后果。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实现学有所用,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并且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得到增强,促使学生认真对待物理学习,从而使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通过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物理的奇妙,认识到探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形成观察、分析和探究物理现象的良好习惯,因此能够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培养,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物理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感悟的重要性,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相应情境的创设,促使學生对物理现象产生一定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设计任务,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感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物理问题。实现知识外延,促使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最终才能促使学生得到认知的提高,继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茜.注重信息加工提高学习效果——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感悟[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8):96.

[2]张大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72.

[3]王红标.感悟生活体验物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6):30.

作者简介:李晓熙(1978年),男,福建顺昌人,汉族,现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从事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