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办学经验探讨

2019-09-10杨颖田秋月刘杰任慧婧唐文文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内涵建设职业教育

杨颖 田秋月 刘杰 任慧婧 唐文文

摘要:“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立足地方、依托产业、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顺应发展需要,携手“校、政、企”共同发展铜仁市职教事业,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内涵建设彰显示范作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带动新农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真真实实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内涵建设;办学模式;辐射带动

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由于深处山区,交通、工业、农业欠发达,每年大批劳动力向外流失,使得当地劳动力紧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大批本地劳动力返乡回潮,很多人不适应当地经济就业环境,这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根据贵州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三化同步”战略,以及铜仁市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和“六个新跨越”战略发展要求,同时,为抢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发展机遇,经铜仁市人民政府批准,2012年6月,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依托10县(区)12所中职校,结合县区特色产业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分别成立铜仁职院分校,并联合12个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集团学校内部紧紧围绕铜仁市经济社会發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各县(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指导、行业参与对各县(区)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人员培训、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重点着手,以专业建设、专业发展为桥梁,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根基,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了“政、校、企”联合办学新局面,也实现了高职带动中职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大的贡献。

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专业

2010年,铜仁市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称号,计划在10年间把营养健康产业建设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围绕中药材、生态养殖、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开办了药物制剂技术、设施农业、畜牧兽医、茶叶生产与加工、乡村旅游、社区医疗、护理等龙头专业。“十二五”时期,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学校依托“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增加了水利水电、医学检验等专业,为铜仁市培养水利水电、医学检验等专业紧缺人才提供教育支撑。同时,在集团学校统筹规划下,各县级分校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分别开设了各自的特色专业。

二、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政府订单办学

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始终秉承“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积极创新“校地携手、系村共建、多元结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例如,从2011年开始,集团学校为铜仁市人民政府招收免费医学生,为解决农村乡村医疗人员少的现实局面做好教育支持。2012年,根据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定向招收涉农专业高职生有关问题的复函》(黔教函[2012]113号),集团学校首次获得了为铜仁市人民政府培养250名人才的订单,该人才订单主要集中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施农业技术、畜牧兽医、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监测、农村金融、建筑工程技术等冷门专业,一举将生源枯竭专业转变为每年竞争最大的热门专业。免费医学生、政府订单培养生毕业后,会被安排到铜仁市乡镇医疗卫生、农业、畜牧、水务机构工作。这既为学生创造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又解决了地方支柱产业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而学校通过政府订单办学,可提升政校人才培养契合度,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与企业合作办学

集团学校依托紧密合作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这些企业横跨湖南、重庆、贵州、湖北等武陵山区多省,纵连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通过与之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此外,集团学校开设以企业冠名的联合班、企业奖学金、资助金等,为企业预先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为学生实现了价值提升。

(三)与高校联合办学

为实现高等教育地方化和职业教育高移化的目标,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先后与贵州大学联合开办农学和动物科学2个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专业,与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开展生物科学、环境科学、药学、护理4个专业应用型本科试点。提升了办学层次、拓展了办学空间、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的空间。

(四)国际合作办学

集团学校分别与英国阿斯顿大学、柬埔寨经济管理大学等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学校从2011年招收老挝留学生至今,共招收来自东南亚东欧各国学生200人。通过加强国际间教育交流、引进国外智力、借鉴国际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国际化理念,营造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氛围,使校园文化融入了国际化元素。

三、加强集团学校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技能培养

集团学校设有生物技术、制药技术、医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八个实训中心,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园、苗圃园、果园、生态养殖基地、家禽孵化育雏场等,形成了有“校中厂”“校中园”“校中场”“校中院”,集“产、学、研、训、推、做”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群。从2008年开始,集团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央生物制药实训示范基地、国家级护理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学校的贵州省第三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业47003293号职业技能鉴定站等能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技能鉴定提供优越的条件,为实现职业教育学生“双证书”提供保障。同时,积极拓展校内实训基地,学校通过“一师一班一村”“博士硕士下基层”等措施先后与50个村和100个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了“田间地头”课堂、“瓜果大棚”课堂、“棚舍圈舍”课堂、“车间”课堂、“养殖”课堂等精彩多样的校外教学模式,让教学从封闭的教室走出来,更贴近实际,有更多的动手机会给学生,培养正真实用的人才。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凸显能力培养

在专业建设中学校始终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与职业岗位需求同步,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了“分剂分期、学研结合”“按季分项、学做合一”等特色各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开设基本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等四类课程,课时比例达到15:20:40:15,同时,开设科技兴趣小组、“五元一体”校园文化德育活动、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和自主创业等特色活动课程。与企业合作开设生产性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通过实施“产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也使得学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以药物制剂专业为例,2010年与贵州光正药业、德昌祥药业、贵州百灵药业等多家企业签署教学紧密合作关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施“分剂分期、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贵州省内主要苗药产品按剂型分类,实施分学期教学。学生每学期1-15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综合实训(聘请企业人员指导实训),15-18周到紧密合作企业完成生产性实训。这种“15+3”的模式让学生在实习就业之前系统地接触到真实的生产一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并相互补充,来提升教学质量。

(三)加强集团内部联系,彰顯示范作用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州省第二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黔东地区乃至武陵山区职业教育领域中无疑发挥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其在组建职教集团学校、制定区域职教发展规划、促进中高职衔接、对口帮扶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经济、提升集团学校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学校每个二级分院对口帮扶一个中职分校进行专业设置、申报新专业、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将中职学生作为高职的生源之一,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帮助中职分校进行技能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设有铜仁市民族兽药研究所、铜仁市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市民族文化研究所、铜仁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研发机构,结合当地产业需要辐射带动中职学校一起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校地携手。服务新农村

(一)构建三农服务信息平台

学校建设了农信之窗服务平台,每期都会对农民棘手的种植养殖技术进行专题解答,包括家禽家畜养殖技术、中药材种植方法、医学常识、户外急救常识等问题。联合铜仁电视台录制了36期惠农快车技术服务视频,由相关专业副教授以上教师进行专题讲解。同时,学校还开通“120”技术服务热线、农技服务专用车,第一时间给农民朋友们送去技术服务。

(二)博士硕士下基层,科技惠三农

通过参加铜仁市“百名博士硕士下基层”,集团学校组织了德江旅游组、天麻组、思南茶叶组、蔬菜组,江口乡村旅游组、特种养殖组6个技术组深入9县对特色产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开展专题培训讲座、技术帮扶等活动。例如,特种养殖组在德江进行“肉羊疫病中草药防控技术”专题培训,对江口县大鲵、鲟鱼、竹鼠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天麻组在德江对天麻种植GAP认证申报课题开展实地调研帮扶活动等。

(三)开展“一师一班一村”服务活动

开展“一师一班一村”服务活动是通过派出一名专业教师带领班级学生到一个村落开展技术帮扶社会服务品牌活动。在农村,师生分别开展了肉牛养殖、动物防疫、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油菜苗移植及肥水管理、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预防、茶园管理病虫害防御、增添茶树新品种及农村留守妇女技术传授、义诊、送药、义演等一系列科技惠农、专题讲座、人员培训等活动。这一社会服务活动既加深了教师对农村现实的了解和帮助,又使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对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等能力。

(四)开展社会培训,支持地方发展 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学校每年开展各行各业的社会培训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添砖添瓦。如,开展了基层村镇建设管理培训班、家政服务员培训班、铜仁市农业创业培训班、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班等,凝聚了社会闲散劳动力,为下岗职工、无业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同时,给培训合格的人员颁发国家合法证书,让他们得到社会的认可。此外,还发挥集团学校“校、政、企”联合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联手行业企业一起深入农村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实用专业技能培训,如,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水产养殖培训、贵州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岗位实践技能培训班、自主创业培训等,大大提高了全市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五)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集团学校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考核大纲要求,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教学大纲,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目前,集团学校建有贵州省第三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业47003293号职业技能鉴定站、省劳动厅批准的第21号、71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了中级(高级)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中级(高级)茶艺师、医药商品购销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家畜饲养工、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等工种鉴定。这既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取得资格证书创造机会,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五、结语

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是铜仁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心骨,也是贵州省乃至武陵山区职教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多年来,集团学校始终坚持“贴农惠农、服务山区”的办学方向,积极推出“农”字牌,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培育人才、技术攻关、排忧解难。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集团学校立足铜仁实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完成了一项项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在今后的发展中,集团学校还将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由于经济发展始终落后于发达地区,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将是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内涵建设职业教育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