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研究探析
2019-09-10申晗
申晗
摘要: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体育实现价值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现状、体系、供给等方面的探讨,提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及现代化理念、均等化、法制化等方面的建设,同时,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石。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
一、公共体育服务
(一)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
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在研究初期就备受争议,研究者根据自己着重点的不同,对其理解和解释的关键点也不同,使得我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深入探究增加了难度,但是这种现象也在侧面反映出公共体育研究具有广泛性和多面性,为全面认识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质提供了思路指导。
“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两个概念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2011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统一使用“公共体育服务”的规范术语后,争论才逐渐消失。当前,研究者根据关注焦点的不同对概念的理解基本分为三类:第一,从公共角度出发,提出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组织,他们为服务主体提供体育公共产品的过程就是公共体育服务,强调体育服务受众具有广泛性,服务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第二,从体育角度出发,不仅包括相关体育周边产品的服务,还包括服务相关的行为。对于公共体育周边产品的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监管才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侧重点,同时,应强调服务内容的繁杂性;第三,从服务角度出发,公共体育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是一种满足公共需求的行为,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为。
(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由于对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理解性的差异,研究者对其体系的解读也略有不同。但不论是公共产品视角还是公共需求视角,服务体系都分为:公共体育设施、教育指导、组织、国民体质监测等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服务系统即为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客体与环境构成体系的内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系统。研究者对于公共体育服务内涵的研究是从需求要素和系统要素方面分析,但是对于具体的构成要素仍尚未达成一致。
存在争议就意味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过渡的阶段,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就是体育现代化建设的根基。从保障民生角度来看,在社会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体育服务多元化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民众公共体育权利保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发展新理念、新价值的必然选择。
(三)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与供给
1、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价值的基本体现。其内涵主要是指政府运用公共资源,满足公民体育健身的需要,为其提供体育健身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体育服务要对全体人民实现机会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但就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而言,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且公共体育服务总量不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财政供应体系不完善。政府财政投入和公共财政审批制度不合理,导致不同地区政府财力支持不均等情况,而各个区域之间权利不明确、权利不匹配也使各个地区在公共体育服务投入上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显著差异;第二,管理制度本身存在不足,特别是体育管理部门,公共体育往往只看重竞技体育,还存在“金牌论”的观点,对于真正关系到普通民众的公共体育则关注不够、投入不够,对于体育服务现代化、市场化动力不足,在监管方面的漏洞较为明显。
2、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实现公共体育服务正常化的基石。在供给方式上,有研究者认为应该以政府建设为主,因为公共体育就其“公共性”而言,服务的对象是全体民众,所以政府应该肩负起国家建设的任务并非一味追求市场化。也有观点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发挥市场机制,这才是广大民众倡导社会发展的果实。然而,如果政府主导则有可能因为政府本身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造成垄断和供给主体单一,而过度市场化也可能造成单纯追求效率而忽视质量,进而使发展滞后。只有政府、市场、联同社会组织一起合作,才能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良性发展。
(四)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形成及对策探寻
现阶段,不论是由社会成员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自然协商,还是某种契约关系组成的自组织,还是无外界指令的介入和支配非自发形成稳定的组织,这两种类型的组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对象。公共體育服务包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地位、组织管理、健身活动站点建设、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体育活动组织等方面。全国各个地区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调研层出不穷,都是通过针对某一地区发展现状的整体性研究,分析调研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促进当地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公共体育服务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对策的研究就显得愈发重要。对策的研究首先要针对公共服务发展的方向、模式进行概念性的规范,对策的制定也要符合全体民众的切身需求。公共体育服务革故鼎新的落脚点在于创造公共价值并对如何实施做出对策阐述,同时,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法律体系,制定均等化的宏观规划,以保证对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二、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探索
(一)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公共体育服务得到长足发展。在新形势、新机遇下,针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也提出新要求,但在实际研究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重视宏观理论研究,忽视微观个案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相对集中在理论的探讨等定性研究,理论研究能为服务的整体性提供支撑依据,便于发展。但研究大多是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缺少突破。同时,因为服务体系的公共性需要面对全体民众,所以更应加强对各层次之间的研究,对不同种类、不同特点进行归纳,加强个案研究的推广。
2、重视区域间对比研究,忽视统一区域内不同群体的对比研究。从研究对象选择上看,大多数研究是重视不同区域研究,如,城乡差别。一个城市内因为不同经济因素、社会层级差别,会存在不同层级的人群,因此,制定政策不能采用同一标准,杜绝需求与供给不相符的现象。
(二)现代化理念的建立
“健康中国2030”中,明确界定了体育的功能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在实现健康关口前移、治疗和预防疾病、延长健康寿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现代化”的功能呼之欲出,而公共体育是体育的重要一环,更不能落后。任何事物的变革都是由理念的变革产生,公共体育服务要实现现代化也必定要理念先行,只有理念意识得到认可,现代化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三)法制化、均等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和思路,全社会各个领域都将沿着这一思路开展工作。当前我国与公共体育服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存在针对性不足、系统性不足的情况,完善法律法规不仅是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要求,也为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提供实践基础。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其现代化的基础。现阶段,不同区域之间及同一区域的不同群体之间都存在非均等化的现状,除了政府部门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城乡统筹机制、确立服务内容标准、构建和完善绩效评估及监管机制外,群众也应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提供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均等化建设。
(四)治理体系
1、保证服务层次的多样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全开放式公共体育服务,及以商业服务机构为辅的营利性公共服务,针对不同需求的锻炼人群给予相应的配套设施。政府主导的开放式公共体育服务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商业机构是以辅助、有偿的形式对有特别需求的公众开放,两者合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2、建立健全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网路服务系统是实现服务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系统了解场地、指导、器材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政府职能服务系统则更多的是及时公布国家的方针政策,提供最新的公共体育信息,同时,也结合所有民众的建议和监管。
3、加强公共体育知识的宣传及指导。专业的指导能使公众更加明确健身方式,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及时准确的获取健身信息。
4、規范公共体育组织行为,建立目标、框架、规范、文化等。公共体育服务的现代化不仅是制度、政策的现代化,更是标准规范和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规范,各具特色的治理机制、治理文化,能从本质上帮助服务体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总结
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是为了保证公共体育服务能切实服务全体民众,这不仅是政府执政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的重大事件。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从根本上保证制度的实施,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普通民众既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受益者,应积极从自身角度出发,为服务体系质量建言献策,共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