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落后高职视角探析智慧图书馆发展问题及策略

2019-09-10刘付霞

兰台内外 2019年5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策略

摘 要: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特征及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智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七大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 策略

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Aittola等人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到了“智慧图书馆”一词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自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智慧图书馆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和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很多高校图书馆也都在逐步向智慧图书馆迈进:整合资源、引进系统,从空间上、服务上一步步实施。方便、快捷、高效、绿色、智能式的服务确实让读者如沐春风,这也跟“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发展概念遥相呼应。但“智慧”是在强大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而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却缺少这些必要条件。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特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智慧图书馆基本特征

1.资源一体化。馆藏资源、机构知识库、自建库、重大影像等资源打破条块与分割,通过元数据采集,建立中央知识数据库,通过中央知识数据库实现资源统一管理、使用,分析以实现物物相联、馆馆相联、人人相联、馆人相联、书人相联的智慧化状态。

2.智慧化管理平台。传统图书管理系统拥有基本的的典藏、流通、编目、采访、统计、系统管理等模块。而智慧图书管理系统不仅包括传统这些项目,而且增加了互联、互动、自助、智能这些功效。比如智慧采访子系统与各大电商平台互联,读者通过登录电商购物平台,像淘宝购物一样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加入购物车,电商平台再把图书快递到读者,这样读者不知不觉参与选购图书,提高了图书的益读性及利用率,而不像传统图书采购模式,图书的种类、出版社类别被牢牢控制在馆配商手中,严重影响图书质量及益读性。另外,馆配商、数字商与出版社把各自书目同时输入到一个共享平台,图书馆通过这一平台选购图书,然后把书目倒入采访子系统,这一互联增加选购图书的透明性,丰富了可选图书的种类。

3.智慧化技术的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近几年,很多高校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实现安检、自助借还、图书定位、排架、盘点等智能化管理。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应用图书馆的入馆、自助借还、参考咨询、空间预约、电子阅览室登录等领域。

4.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让读者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采用大数据、云存储、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新技术,展开情报分析、大数据分析对用户实现资源精准推送;了解图书馆运行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等。

5.智慧馆员。智慧图书馆是以一体化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智能系统为终端,以智慧馆员为基本。所有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智慧馆员,智慧图书馆要求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较高的信息素养及为读者服务的良好态度。

二、智慧图书馆存在条件

建设一座智慧图书馆是需要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做支撑的。整合资源,建立中央数据库,是需要人力把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资源按照编目规则对这些资源进行元数据收割。RFID技术应用在图书馆,每本图书需要贴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均价每张约一元钱,但对于图书馆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册纸质图书,确实是一项庞大的开支。另外,自助借还图书机每台约8-10万元;门禁、自动盘点机也需单独购买。这些费用对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确实是一项庞大的开支。

三、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

1.人力不足。专业人才不足是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实情况,根据2015、2016年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在编人数大多在3-10人之间,又是关系户集中地,符合图书馆专业及学历要求的是少之又少。

2.财力不足。根据2015、2016年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年度经费后10名占100%,这些学校的年度经费只能满足图书馆基本的、常规的开支。

四、落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智慧图书馆策略

1.加强馆员业务培训。为了达到智慧化服务水平,每个馆员必须熟练掌握图书馆各方面专业知识,熟知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胜任跨部门工作,比如期刊部能胜任流通部工作,流通部能胜任采编部工作等,他们工作可以轮换、可以互帮,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读者答疑解惑,而不是面对读者的疑问,左顾而言他,茫然不知所措,这不仅为读者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能。为了达到这种智慧化服务水平,图书馆需要按專题对馆员进行业务培训[5],比如信息检索、编目、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分类法等。并且每年进行小范围轮岗制,然后以老带新方式让馆内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各部门业务知识及工作流程。

2.按智慧模块进行创造式开发。抓住智慧化图书馆的特征,利用图书馆即有的人力、物力,创造条件按模块开发智慧化服务技术。比如智慧图书馆利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定位系统,使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图书在哪一层,哪个架,哪个格。如果不利用RFID是不是就不能实现这个功能了呢?否!笔者曾在广东科技图书馆技术部了解他们利用access这个文件,把放在书架上的每本图书通过编辑该书所在的楼层号、书架号、第几格等也能实现该书智慧化检索。

3.在教学楼、宿舍楼建设智慧图书室。现在图书馆基本都是独立馆舍,距离教学楼与宿舍楼较远。笔者根据学院两个校区图书馆地理位置、环境、人流量比较,图书馆离教学楼、宿舍楼越近,人流量越大,学生越容易进入图书馆阅读和学习,可见距离是方便师生阅读和学习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可以在教学楼、宿舍楼设置智慧微型图书馆以方便师生借、还图书。

4.根据图书资源利用情况,对资源实现有选择地改造。有的馆藏图书利用率高,比如文学类、英语类等,而那些为了达到合格标准而突击购买的特价书,利用率不高,我们可以放弃这部分图书的改造,只改造利用率高的部分,以节约成本。另外,由于学生喜欢借阅新书,可以把每年购置的新书单独设立新书智慧室。

5.互联网+背景下,引导师生充分利用馆外免费资源。服务师生,满足他们学习科研的需要是图书馆毕生追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在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师生利用馆外免费资源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也是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的一种方式。笔者曾在16年为我院教工统一免费办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D卡,教工足不出户,可以享用价值上百万的数字资源,现《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免费提供数字资源查询、下载。互联网+背景下,各类MOOC平台、公开课平台众多,名校名师授课,课程内容翔实,具有连续性,画面清晰、时间设置合理,有移动端、PC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图书馆利用信息检索课及工作平台的便利,多给师生介绍这些平台特点及使用方法,让师生习惯并喜欢利用这些平台。

6.主动出击改变被动、坐等服务方式。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移动端各类碎片化信息已经把人牢牢吸引住了。图书馆如果不改变服务模式,还采取被动坐等方式,不把图书馆的服务与读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那么图书馆的地位及存在的价值就朝不保夕,有为才有位就是这个道理。首先与系、部紧密联系,主动出击,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图书馆能提供的专业帮助,让他们有问题找图书馆的概念。其次,迎合社会热点,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每年利用读书日,纪念日,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圖书馆知识检索方法与技巧,图书馆资源介绍,有关图书馆资源利用知识比赛,真人图书馆,经典名著读书心得交流等。总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读者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习惯图书馆的服务,让图书馆的服务如细雨春风般滋润着他们。

7.积极参加区域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共赢,尤其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如果仅靠一个馆的资源,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如果能馆馆联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并把每个馆的特色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实现资源数量最大化、专业化、特色化,那么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2009年6月,广东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分委会组织首个高职高专图书馆联盟体。该联盟的目的是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建立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充分利用广东省所有高职高专图书馆现有资源,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五、结语

总之,智慧图书馆是从传统、数字发展起来的,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式实现的,是以方便、快捷、绿色、智能、环保为宗旨,它与社会发展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但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会形成一定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因噎废食,而是跟随历史发展的洪流,结合自身状况,不断完善自己,创造条件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赵 敏.高职智慧图书馆特色服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3):240-241

[2]杨新涯,魏群义,许天才等.论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特征[J].图书馆论坛,2017(7):2-8

[3]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

[4]林文珊.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资产清查工作实践与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2018(5):90-93

作者简介:刘付霞(1978-),女,大学本科,馆长,馆员,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策略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