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把德育融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2019-09-10陈恩彪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德育

陈恩彪

摘 要: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和性格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实现强身健体的教学价值。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思想与体育教学之间是相互融通和渗透的,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将德育思想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德育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将德育思想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德育;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基于小学体育的特点,小学的体育课程有它独特的精神培养作用。因为在小学时代的体育课程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还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养成独特的气质和坚韧的性格。所以小学生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跑跑步、打打球这种简单的体育技能锻炼,更应该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迎合时代变化,转变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一、新时代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现代体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发展,各种教育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现在的小学阶段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教师更像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备课讲解,学生课后练习,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而现在已经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与学习积极性变强。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在中小学阶段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对体育教学内容并没有过多的重视。

教师们往往把体育技能放在首位,上级领导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向。所以现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还是把学生技能的掌握放在首位,而真正渗透在德育上面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教师应当按照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大胆地将一些新方法融入现代体育教育中,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健康茁壮成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格与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的体育教学大纲主要还是以培养学生强身健体、团结友爱以及团队精神为基础进行,而且大多是以课堂实践为主要形式。虽然小学年级的教学任务会相对轻松一点,但大体的侧重点是一致的,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也大体相同,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 形式单一

中小学目前的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形式单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停留在说教的形式上,很多教师都是在一般的课堂上或者是在课堂结束之后,对德育教育进行简单的补充,甚至是一句话带过,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了,在整个体育教学当中,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

2. 深入度不够

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以为的德育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总体缺乏全面和系统的专题讲解,而且教师们在针对德育教育这一块的讲解通常都是比较随意的,没有较强的说服力。

3. 过于主观

很多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太过主观,过分注重自己的看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客观性,导致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程当中的德育教育没有正确的认知。教学内容都是教师的想法,没能对学生做出全面、正确的引导,导致了中小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误区。

4. 整合性差

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当中,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像其他科教师一样去做相关资料的整合。对德育教育比较随便,对于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5. 不够重视

中小学阶段课程繁重,很多体育教师認为体育课就应该让学生们好好放松一下,而且中小学学生年龄比较小,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只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让他们玩得开心就可以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德育没能深入到学生的心里,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的策略

如果想要在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较好地融入道德教育元素,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体育教学中合理融入德育思想

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内容等与德育教育有效、合理地结合起来,在备课过程中应该不断寻找新颖的、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来辅助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更加丰富有趣的体育项目当中学习团队意识。首先,体育教师必须抛弃陈旧的简单说教,让体育课程变得更加积极与有意义。

教师可以把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游戏当中去认识与感知其中的道理,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深层地挖掘学生内心的感悟。如此一来,就能让实践与理论有效地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学习。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形式不同的课外体育活动,加大德育教育力度,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精神通过游戏激发出来,发挥体育精神的真正作用,促使学生学习、认可这种不怕困难的体育精神,并融入到其他课程和生活中。

(二)关注内在,注重学生个人体验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更应该遵循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发育状态和个性行为特点,展开有目标、有层次的教学活动。体育课是大部分中小学生最为喜爱的课程。因为相比其他专业课程,它没有枯燥的习题册,没有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让中小学生能够更自由地学习。这种无拘无束的上课模式正好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的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以关注内在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去促进学生对自身身体发展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获得自我遵守、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发展的人格素质教育。

(三)善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

体育作为一项以竞技为主的课程项目,它的每一项运动都有自己的含义,以及明显的对抗元素,所以对每一位参与的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虽然没有像其他体育项目那么正规,但是课程所表现出来的、所需要学生具备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如果在体育课中,学生都不能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拼尽全力去完成的话,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体育精神的精髓,没能表现出作为一名体育竞技者该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当一些学生在体育竞技项目中,没有拼尽全力就放弃时,或者一个能力较弱的学生爆发出不可思议的能量时,或者在体育竞技项目的考试中,学生表现出紧张的情绪时,或者学生因为在竞赛项目中没能取得理想成绩而气馁时,教师要采取恰当的鼓励措施。总之,不管是教师的激励评价,还是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所以,在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应该得到教师的正面鼓励。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能够增强其参与活动的信心,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懂得不能轻言放弃、懂得坚持就是胜利时,便是学生自强的人格品质逐渐形成的开始。

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和性格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实现强身健体的教学价值。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思想与体育教学之间是相互融通和渗透的,而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将德育思想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德育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将德育思想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既要能“武”,也要能“文”,让体育课程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教育学生的心灵,这才是体育教师应该共同实现的“教书育人”的梦想。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