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童本策略,感悟名家名篇魅力

2019-09-10唐羽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鹳雀楼名篇景象

唐羽

名家名篇具有深厚的积淀,是在反复锤炼与广为传颂中得以固化,得到人们的一致性认同。名家名篇的厚重性使得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扩大名家名篇的效应,需要我们坚持童本立场,立足于学生在名家名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童真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名家名篇的魅力。

一、助读,以名家名篇扩展视野

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这就需要我们在引领学生感悟名家名篇魅力时,打破狭隘的文本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面收集有关名家与名篇的助读资源,从而形成全面的信息,将平面化的名家名篇阅读变得立体起来,让学生不仅接触名篇,而且深入语言文本的背后,探寻更深刻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全面感受名家名篇魅力。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我引导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的助读资源:

【知人论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王之涣,以及诗人所处的特殊时代。

【景象大观】利用工具书、网络等工具,收集本诗所涉及到的景象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包括相关的故事,主要有鸛雀楼、黄河、落日、群山等。

上述两个活动环节,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收集助读资料。第一环节,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诗人的水平、经历、创作风格等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学生走进诗歌、感受名篇进行有效的铺垫。结合时代背景,意在引导学生从盛唐的大背景去感悟诗人,从而理解诗人在这首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受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影响。

第二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借助收集助读资料,对鹳雀楼获得直观认识,并了解相关的故事,感受到鹳雀楼的文化底蕴。收集与本诗景象有关的资料,又引导学生捕捉诗歌的景象,对诗歌景象形成的意境进行自主建构,从而为教师课堂导读进行有效的铺垫。两个环节,立足于学生本位,既达到助读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导读,以名家名篇架设支架

小学生学习经历不足,又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导促学,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导学活动,引领学生亲历名家名篇感悟的过程,从而在丰富的体验中积累名家名篇阅读的一般方法与经验,以名家名篇为支架,引领学生自主地走向自主阅读,实现由扶到放。导读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学的训练点不宜贪多,要做到主题集中,有的放矢。《登鹳雀楼》一诗,我们可以抓住写景引导学生展开导学:

【慧眼识别】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象,试着比较这两句写景角度是不是相同?

【情景相生】体悟“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两句诗所表现的景物特点,说说诗歌所写之景和所咏之情之间的关系。

导读环节设计,抓住两个重点展开引导,第一环节,以还原场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角度,白日依山尽一句,写的是诗人登楼所见之景,有远山、落日,这是写远景;黄河入海流一句,写大海,诗人从地面将视线延伸至天边,写近景,又由近望到远望。这两句有机整合起来,将诗歌表现的画面变得特别宽广起来,更加辽远,形成开阔的意境,为下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进行有效的张本。通过导读,学生对近景与远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直观认识,并体悟到其艺术效果。

第二个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捕捉情景之间互生的关系。诗歌前两句画面开阔,景象壮观,气势磅礴,在把握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情景交融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情景交融是写景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

三、比读,以名家名篇开拓思维

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名家名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比读学习活动,通过比较阅读,发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加深对名家名篇的理解,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有效开拓。比读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名篇内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基于名篇的语群比较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本位,遵循从易到难得原则。

《登鹳雀楼》这首诗,我们可以是基于篇内比读,如上面基于“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写景角度的分析,就属于比较式阅读。在学习这首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之与畅当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

【百家论坛】有人认为,畅当的《登鹳雀楼》远远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请你比较这两首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两首诗谈一谈。学生的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各抒己见,从而初步认识到畅当《登鹳雀楼》纯粹写景,情感不及,而且不像王之涣的诗歌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王之涣的诗歌能够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

通过比读,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名家名篇魅力的体悟,而且帮助学生形成比较阅读学习思维,在比较中引领学生积淀阅读经验,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比较,让学生的思维从“语篇”向“语群”转变,极大地开拓了学生语文阅读思维。

四、注读,以名家名篇积淀思想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名家名篇魅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方法的积淀,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注读就是培育学生阅读动笔的一种有效路径,在学生阅读名家名篇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批注,将自己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收获、感悟等及时地以批注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帮助学生在批注中积淀思想。

《登鹳雀楼》这首诗,在预习环节,我布置学生开展批注阅读,投影批注点,包括内容、层次、情感、写法、语言、构思等,对批注的方法也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合理运用线条、符号、文字等进行标注。在感悟名家名篇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插入学生的一段批注。

注读,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自主阅读从漫无目的走向自主建构。由于给予适当的批注阅读方法引领,学生批注阅读的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对于名家名篇形成了深刻的感悟。课堂教学环节,适时穿插学生批注学习成果,需要教师做足课前功夫,对学生的批注进行详细的阅读,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批注作为教学案例,避免批注成果运用的随意性,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注读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推动学生之间基于名家名篇阅读进行广泛的互动,给学生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

此外,我们还可以定期地开展注读比赛活动,又帮助学生实现批注式阅读的内化,并扩大名家名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中的应有效应。

总之,我们要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深度挖掘名家名篇魅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强化阅读资源助读意识,并学会运用阅读的一般方法,引领学生在自主建构中汲取名家名篇有益营养,实现自我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215400)

猜你喜欢

鹳雀楼名篇景象
用“1+X”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途径
登鹳雀楼
杯中异景
“囫囵吞枣”讲名篇
冬天的景象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蒋昱欣??《登鹳雀楼》
浅议小学语文名篇导读要旨及文学浸润
从“隹”谈起
夏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