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到虚构:打通学生生活和童话世界的通道
2019-09-10肖婧
肖婧
童话作为一种学生文学体裁,融想象、幻想、夸张等为一体,迎合了小学生认知特点,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读物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基于童话的逻辑性,在现实和虚构之间,寻求童话教学的有效路径,打通学生生活和童话世界的通道,引领学生快乐成长,智慧发展。
一、解构童话教学的逻辑性
童话教学需要我们强化文体教学意识,根据童话体裁的逻辑性,做到因体裁制宜,构建童话教学的有效路径。基于童话文体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因循童话的逻辑性,解构童话现实和虚构关系。
1.幻想,铸就童话的灵魂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赋予文本以奇异、怪诞的语境,一切在自然语境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童话世界中都可以存在,它打破了“自然力”的束缚,借助幻想、夸张、想象等,营造出一个适宜学生的童话境界。动物、植物等皆可以借助拟人化的手法,发出人的言行举止,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引领学生从现实向虚构的世界穿越,并可以自由往返,最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认知和经验不足对学生信息获取的束缚,让学生的情感、理想、渴求等有所依托。
2.现实和幻想,编织童话美丽的花环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然而童话世界的幻想并不是海市蜃楼,童话世界的幻想根植于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的土壤中汲取素材、灵感等,不断生长,不断构建理想的世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情感、心理、理想等诉求。但是童话世界并不是对生活的原型呈现,而是基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是对生活艺术化、理想化的再现。幻想和现实,编织起童话的美丽花环,为学生架构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通道。
二、阐述童话教学的路径
童话创作的逻辑性决定了童话教学的价值取向,需要我们基于童话的现实性和虚构性,在经历童话虚构的情节、走进虚构的童话形象中,又将童话教学回归现实土壤,捕捉作者的真实意图,促进学生现实成长。下面以《去年的树》为例,简要阐述童话教学的路径。
1.经历虚构的故事情节
童话教学设计,我们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童话的故事性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把握童话故事发展,经历虚构的故事情节,从而利用学生的獵奇心理,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感,调动学生进一步走进童话的“胃口”,对童话故事津津乐道。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情节简单,主要讲述了一只鸟儿和树许下诺言,鸟第二年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历经重重困难,去找寻它的好朋友树,最后为树献上美妙的歌曲。为了引导学生经历虚构的故事情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小小故事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讲述童话故事,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要讲述清楚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局,可以结合形体语言。在此基础上,推荐选手参与班级层面的比赛。
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并有机融入比赛机制,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而且也利用比赛激发学生好胜心,加深学生对虚构故事情节的了解,形态语言的融入又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走进虚构的童话形象
虚构的故事情节为故事人物营构起一个立体化的活动空间,也是童话故事中童话形象展示的平台。在学生亲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在情节发展中走进虚构的童话形象,透视童话形象的言行举止、心理情感等,与童话形象进行立体化的互动,进而沉入童话角色,感悟童话形象。
为此,我设计了情景剧活动环节,以四次对话为主线,分别是鸟儿和树、鸟儿和树根、鸟儿和门、鸟儿和小姑娘,将童话分为四个场景,要求学生围绕《去年的树》这个题目,为四个场景拟一个小标题,并明确角色和完成角色分配任务,根据童话情节发展和角色语言,揣摩角色动作、心理、神情等,并借助形体语言揭示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等。
这一环节,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课本剧活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对童话形象的认识,改变传统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将走进童话形象变成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角色扮演中传递学生对童话形象的个性化认识,加深学生对童话形象的认识,从而为学生从虚构向现实的回归进行有效的铺垫。
3.引领学生回归于现实
童话的价值在于实现虚构到现实的回归,在经历故事情节、走进童话形象铺垫的基础上,需要我们理性地引领学生从童话营构的虚拟世界中逐步回归于现实,将童话教学的落脚点置于现实的土壤中,完成从现实到虚构、虚构重返现实的穿越。
在学生扮演情景剧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我为角色代言。学生围绕自己扮演的角色,结合其他学生角色扮演,交流分享自己扮演的角色,自己对这一角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角色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童话中的重点角色开展交流活动,确保童话教学的目标导向。最后,学生将焦点指向“鸟”,提炼出核心词汇:信守承诺,珍惜友谊。随着鸟儿形象的浮出文面,童话角色形象与现实中的人物形象架构起关联的通道,有效实现童话形象向现实土壤的回归,让学生从童话形象转向现实,从而为捕捉作者童话创作的真实意图建立起通道。
4.捕捉作者真实的意图
童话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童话的虚构性并没有削弱文本的中心思想,只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学生独特的认知方式,营造出童话独特的话语情境。为了在童话形象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起通道。我紧接着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鸟的自述】从鸟的角度,根据童话故事,自述自己是一只怎样的鸟,讲述自己为什么坚持要向“灯火”唱歌。
【 的控诉】选取童话中合适的角色,从它的角度提出控诉,讲述清楚控诉的对象、原因与希望等。
第一个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从鸟的角度,将学生置于鸟、人交融的场景,从鸟的形象中感受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从而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个活动环节,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二次或者多维创造,大多数学生从树的角度提出控诉,从而延伸出一个环保的话题,人与自然的话题。
5.促进学生现实的成长
文学的价值在于它对读者的滋养意义,虚构的童话也是如此。童话教学最终要有助于促进学生生长,提高学生生活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现实成长,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营养快车】结合童话内容和童话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角色,谈一谈,这篇童话给你的启发。
这个环节,将学生从虚构的童话中引向现实生活,使学生从感性回归理性,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从而主动成为一个信守承诺、践行承诺的人,用诚信筑牢人生的底线。
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幻想营造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学世界,这就赋予童话教学以更多创造的可能。童话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谦逊之心,且行且探。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襟江校区(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