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2019-09-10徐丽新
摘要:写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很多学生却“谈作色变”。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开展习作教学,项目导引,紧扣主线,设计活动;项目实施,尊重起点,范文引路;项目评价,突破难点,微课助推。项目学习下的学生习作,因为生活情境而真实,因为范文指引而精彩,因为微课助推而提升。
关键词:项目学习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写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却“谈作色变”。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写作不是基于自身表达的需要,而是源于外在的驱使。如何走出这一怪圈,让学生从此习惯于洞察生活、勤于独立思考、乐于自我表达?其实,有些习作的发生,就是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一时刻、某一事物的洞察、体验,形成的感悟与收获,在头脑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有了这样的真实发生,习作教学就会走出“人为的制造”,走向“为人的生成”。以项目为主线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充分走进生活,感受真实的情境,为习作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本文以习作“家乡的美食文化”为例,探寻基于项目学习的习作教学新路径。项目学习一般分为三个环节:项目导引、项目实施、项目评价。本次习作也不例外。
一、项目导引:紧扣主线,设计活动
发布项目导引,是项目学习的第一步。“家乡的美食文化”项目学习的导引文件如下:
海安麻虾酱、大公丰水梨、中洋河豚、李堡卜页、雅周芋头、曲塘羊肉、仇湖老鹅、沙岗猪头肉、城南烧饼……孩子们,你们了解海安的美食吗?知道它们的起源、发展吗?会讲与家乡美食相关的故事吗?
你需要确定研究的美食,然后通过搜集与查阅资料、采访、比较、练习制作等方法认真研究。你将和你们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一起来做这个项目。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应当包含以下信息:
*家乡某种美食的名称。
*该美食的历史。
*与这一美食相关的故事。
*与家乡美食相关的PPT、微视频或者美篇。
*家乡美食的调查报告。
*自己尝试制作这种美食,并邀请家人朋友一起品尝的活动。
*除了以上內容,你也可以加入其他你认为有趣的或对学习有用的信息。
请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开展你们的项目研究,可以将上面标注*的部分不断完善,能够较为成熟地呈现小组项目学习的成果。
可以看出,本项目导引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紧扣“家乡的美食”这条主线,将所有学生卷入其中,展开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
二、项目实施:尊重起点,范文引路
“介绍家乡的美食文化”项目学习,具体实施时主要分为三项活动,详见表1。
学生对于家乡的美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认识与审美。项目实施前,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个体兴趣,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每组人数约5—8人。在小组成员充分沟通、商讨之后,形成“家乡的美食文化”项目学习小组活动方案,包括组员分工、具体计划、预期成果、呈现形式等。
如“城南烧饼”的活动,学习小组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1)故事的讲述不够清楚;(2)只用网上的照片,没有自己采集图片;(3)文字和图片不够契合,比例不协调,内容冗长,相互干扰;(4)小组集中,只顾着玩,低效而浪费时间。提供解决策略:(1)制订好计划,组员分工合作,适时修订项目方案;(2)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制订活动计划:(1)组员合理分工;(2)根据自己分配到的任务,积极地调查和研究;(3)第一次小组集中交流研究成果;(4)根据汇报的成果,指出各自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调整项目方案;(5)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再次深入研究,并形成资料;(6)第二次小组集中交流研究成果;(7)定稿,会后再各自完善。设定预期成果:手抄报制作——梅放;自己制作美食——王宁婕;PPT制作——杨小瀷;美食美篇——李忠昊;美食故事——张羽馨;收集照片和视频——金卢鹏。明确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等。提醒注意事项:(1)活动中要注意安全;(2)活动要高效,避免低效、无效。
有了方案,小组成员便围绕选定的主题开展活动——实地寻访家乡美食。采访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思考采访的问题。比如,“何盈记蟹黄包”小组预设了这样两个问题:(1)何盈记的创始人是谁?创业初衷是什么?(2)蟹黄包的食材选择有哪些讲究?制作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采访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随时记录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的措施。比如,“曲塘韩宝余羊肉店”小组遭遇的最大问题是,店家生意太红火了,店主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组员们只能在一旁干等。后来大家发现可以从顾客采访起入手,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可以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采访结束后,学生需及时反思,总结收获。比如,“河豚鱼”小组就兴致盎然地汇报:我们不虚此行,因为所有人不仅了解了河豚鱼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的做法,还懂得了河豚鱼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注意点。
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考证、思考后,学生不仅走进了家乡各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也深入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带着满满的收获,成员们开始了小组的汇报与介绍。在此过程中,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培养了语言表现力、创造力,也提高了倾听、评价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呈现一篇范文——《介绍李堡麻虾酱》,感悟它在整体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亮点,学生逐步意识到:小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的参观顺序来写的,而且此范文重点介绍的是麻虾酱的“制作车间”以及“储藏室”,这与麻虾酱制作工艺需精细、储藏密封性要求高是分不开的。由此形成“按顺序、抓特点介绍美食”的认知与理解。接着,教师继续引导:“每一种美食都有它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做法、诱人的味道,不同的人品尝同一种美食,也会有不同的吃法和个性的感受。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选择一种家乡的美食,介绍它最显著的特点。”于是,一篇篇饶有生趣的习作应运而生。以下是“藕饼”小组的一篇习作: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开始炸藕饼了。我们把藕饼娃娃请进油锅,她们在油锅里跳着优美的舞蹈,慢慢地褪去白色的舞裙,一个个换上了炫目的金黄外套。轮流翻呀翻,我们把熟了的藕饼夹进一个瓷盘里。瞧,我们炸的藕饼,黄黄的,像一个个大金币。啊,肉香、葱香、藕香弥漫了整个厨房、整个家。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吃这滚烫的藕饼,于是我们一边吹气,一边龇牙咧嘴地吃起来,那外酥里嫩、鲜香可口的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三、项目评价:突破难点,微课助推
从学生自主习作后的交流中不难发现,他们因为钟情于某一种家乡美食,所以特别渴望能写好品尝的过程。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越是吃得痛快,越是写得痛苦。不少学生对怎样才能把吃的动作以及美食的味道写得详细而生动有趣显得束手无策,只能写出“好吃,真是太好吃了!”这样简单粗糙的句子。这无疑是此次习作的难点。因此,教师特地制作了一节“如何写好品尝美食”的微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习作难点。微课的具体内容如下:
师同学们好!民以食为天,很多人都能称得上是美食家,可是要把美味写出来,确实不那么容易。下面,我就来教大家几个写好品尝美食的妙招吧!看,在这一段中,我首先写了我是怎么吃螺蛳的。
(出示PPT,见下页图1。)
师偷偷告诉你,这一段,一开始我可不是这么写的哦!
(出示PPT,见下页图2。)
师你们看,在修改之前我只用了一个“尝”字,而修改之后我用上了“夹”“吹”“捏住”“贴近”等一连串的动作,像放慢镜头一样,将尝螺蛳的过程写了出来。关注细节,用文字把吃的动作慢慢写清楚,就好像让大家看到了我吃螺蛳的样子。这就是我教给大家写好吃美食的第一种方法——让动作慢下来。美食的味道当然是非常美。可是味道就这么几种——酸、甜、苦、辣、咸,几个字就能把味道给写完了。如何让你笔下的味道特别诱人呢?我是这样写的。
(出示PPT,見图3。)
师你们看,我在写螺蛳的味道时用上“席卷”“驻扎”“冲进”“漫舞”这些词,让味道化身为运动健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就是一个运动场,味道依次经过舌尖、口腔、食管等地方,味道就像联合军队一样动
起来了。这就是我教给大家的第二个妙招——让味道动起来。同学们,写吃美食的妙招你学会了吗?拿出你的笔,赶紧试试吧!
“让动作慢下来”“让味道动起来”两个小妙招,让学生有了修改的支架、抓手和方法。一番修改后,学生的品尝也变得有滋有味了:香喷喷的夏大麻辣小龙虾终于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夹起一只。我先抓住它的头,一掰,哇!金色的虾黄已经脱头而出了。我赶紧往嘴巴里一吸,好软啊,香香的,辣辣的,味道如潮水一般涌向我的味蕾,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再捏着虾尾一拔,小小的黑肠已经拉出来了。现在,我只要把小龙虾身上的铠甲卸下来就能大饱口福了。哈哈,简直完美!捕捉生活点滴,将开启真切意愿的写作之路。项目学习下的学生习作,因为生活情境而真实,因为范文指引而精彩,因为微课助推而提升。
(徐丽新,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