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阅读,不是让你去批判填海的精卫

2019-09-10干国祥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炎帝

干国祥

上海的一位教育研究者,转发来一篇《精卫填海》的课例,是北京一所前卫学校的一位年轻老师用所谓的“批判性学习”理念上的,主要批判了精卫填海的行为。她问我:可以这样上么?

我回答:“不能,因为象征、原型等必要的概念一旦丧失,神话事实上没有被理解,上的已经不再是阅读课,而是随便说说话的课。理解的纪律性不能不遵守——这和灌输结论,尤其是和灌输道德结论无关。”

她感慨地說:“我感觉精卫这样的传统神话象征意义十分深刻,不容易解读。应该用体悟、共情的方式教学,需要深入领会文本的情感,但上古先民的思想情感很难被感知。这种故事的雄浑之气象,真不是小确幸、佛系之‘00后’能轻易感受到的。”

确实,神话是不容易教的。批判性阅读的武器,也并不是一个万能的法宝,不是随便拿一个文本,比如唐诗宋词、童话神话、散文游记,都可以通过一个固定程序就能轻松解码的。更何况,批判性思维本就只是阅读时的原则和纪律,而不是阅读方法、解码程序。

一类文体就是一种编码,一套神话就是一组民族精神的密码。破译这类精神密码,需要理解的真理,而不是解读的方法。而理解的真理,首先就是同情,或者说共情。

在此基础上的批判性阅读,不是去批判神话人物的抉择,更不是去批评神话背后的民族精神,而是批判性地思考:人们为什么创造并传播这个故事?我们和这个故事有着怎样的隔阂?我们赞同这样的叙事方式吗?为什么?这也就是追问:故事何以如此?阅读还能怎样?

那位授课老师的核心设问是:假如你是精卫,你会去填海吗?

学生不出意外地回答:不会!让老爸去填——他不是炎帝吗?!

这个设计的问题在于:你没法在这个特殊点才去设想“假如你是精卫”,除非你已经从一开始就进入精卫的叙事,步步紧跟她的抉择。

假如你是炎帝之女精卫,你会不带护卫,一个人去东海游泳吗?

假如你是炎帝之女精卫,你会没带几件宝物防身,或者没先上几堂高价的游泳课,就去海上游泳吗?

是的,一个身处21世纪的孩子,是压根没法想象原始部落时期先民的生活和思维的。批判性阅读遇到的问题,不是精卫的做法是对是错,而是古老的语言为什么我们压根听不懂。

批判性阅读首先要批判的,是我们的理解惯性:用自己的生活现实,去理解一切不同世界的文本。

让我们以那个世界的生活,来重新靠近文本:随着部落的不断繁盛,故土越来越拥挤,炎帝的一支后裔主动离开大家族,前往遥远的海边(在古代乃至今天许多地方,水盛处即为海)开拓土地。他们遭遇了“海”的变幻莫测,洪水、海啸……许多亲人死于“海难”,甚至遇难的有可能就是领袖的子女。请问,这个时候,他们该怎么办?是回去,还是填海?

人类一直在填海,五千年来就没有停止过移山与填海。作为依赖农业而繁衍生息的子嗣,我们在相当长的岁月里只钟爱土地,而不能从大河大海里获取比粮食更为宝贵的财富。对先民们而言,大地是可靠的、安全的,而水是莫测的、多变的、危险的。填海为田,是一切炎帝后裔的使命与宿命——不要忘记一个事实,炎帝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农业神、农业始祖。

为此,批判性阅读必须先后在几个层面进行:故事层面(字义和叙事),神话所反映的时代处境层面,神话背后的民族精神层面。

假如要学生“设身处地”,那设问也应该是:假如你是精卫族的族长、族人,你会做怎样的决定?每一步都需要抉择,离开父族独自上路、独自开拓才是最大的抉择,一切的艰辛与荣耀,都源自这一刻。

故事里有悲哀,有悲伤,有悲愤,有悲痛,有悲恸……甚至,也极可能有不满、怀疑、犹豫和怨愤,但是,这里没有放弃,没有回头,没有祈祷、祷告,只有凭双手和双脚的坚持与努力。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密码,甚至是民族的宿命。这些行为,也许看起来愚蠢——你可能会用另一个时代的想法做这样的批判,但他们绝不是真的愚蠢者。他们是在人类的原始拓荒中,选择了用全部生命、“不自量力”地去开天辟地。

这样的领会如何不破坏学生的体会过程?如何不把神话降落为历史?这是教学时另外几个维度的困难。

无论如何,没有教师自身的领会,无论经典阅读,抑或研究性学习、批判性思维,它们总会少了一点什么,多了一些什么。

(作者系“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深度语文发起人,南明教育创始人。)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炎帝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精卫与乌鸦
“撕名牌”大战
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炎帝插上“微时代”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