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岁成长仪式:以项目学习的方式

2019-09-10姚国艳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德育

摘要:十岁成长仪式是“八礼四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成长仪式陷入了说教式、娱乐式的藩篱。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开展十岁成长仪式,通过项目导引、项目实施、项目展示,让目标从庸俗走向深邃,让德行从教化走向生长,让仪式从单一走向丰盈。通过这个不一样的成长仪式,让学生在十岁这个特别的驿站获得不一样的生命启迪,激发成长的“生命自觉”。

关键词:项目学习 成长仪式 德育 生命自觉

十岁是一个人从童年走向少年的转折点,是人生路中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八礼四仪”中,十岁需要举行隆重的成长仪式。

仪式的核心在于仪式感。《小王子》中的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他能使某一天的日子和其他日子不同,某一时刻和其他时刻不同。”十岁,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天、这一年与其他时刻不同,从而能对学生的自我认知、生命体验、德行生长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为此,我们尝试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筹划学生的十岁成长仪式,让他们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在其中获得知、情、思、行的统一,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十岁概念,领悟十岁意味着什么,了解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获得了什么、将向哪里去……通过这个不一样的成长仪式,让学生在十岁这个特别的驿站获得不一样的生命启迪,激发成长的“生命自觉”——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这是学校的文化使命,也是德育的核心目标。

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举行的十岁成长仪式,属于我校开发的项目学习课程中的“我的礼仪”板块,具体要经历项目导引、项目实施、项目展示三个阶段。

一、项目导引:让目标从庸俗走向深邃

在学生的眼里,十岁生日,长什么模样?

师孩子们,今年大家都要过十岁了,说到十岁生日,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生礼物。

(很多学生都笑了。)

生蛋糕。

生尽情地玩。

……

师你觉得过十岁生日最幸福的是什么?

生收到很多礼物很幸福。

师除了收礼物会觉得幸福,十岁生日时还有什么事让你们觉得幸福?

生那一天,我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爸爸妈妈给我推上来大大的蛋糕,我觉得特别幸福。

生大家都围着我,给我唱生日歌,很幸福。

……

礼物、蛋糕、众星捧月般地庆祝……这些似乎是生日的标配。可是,之所以在十岁举行人生的成长仪式,更希望他们的十岁能有对成长历程的美好回忆,对重要他人的由衷感恩,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行动……

如何在希望和现实之间,让儿童的德行真正获得生命需要的生长呢?项目引导,把儿童的视线从物质转向精神,从自我转向他人,从眼前转向过去和未来——

(课前布置任务:学生搜集自己十年中比较特别的照片若干张,并了解一些特别的照片背后的故事。)

师(播放一个学生从刚出生到十岁的10张照片)看到这不断变化着的照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变化真大。

师这十年,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这样的变化。那么,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生我们在不断地长大,不变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师这是一份怎样的爱呢?你能举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来说说吗?

……

师十年,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这是“长大”的、“幸福”的十年。孩子们,过去的十年还是怎样的十年呢?为什么?

(继續看学生的“第一次”定格照片: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上舞台,第一次领奖……)

生是不断进步的十年,以前什么都害怕,现在上台表演再也不怕了。

生感觉自己越来越好了,以前什么事都不会,现在学会了很多,觉得自己很厉害。

……

师是啊,这是“进步”的十年。

……

师这十年,太多的味道值得我们回味。孩子们,十岁的成长仪式就是为了让我们停下脚步,回望我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回顾自己的十年时光,让我们去感恩这一路上爱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珍藏这所有的幸福时光,让我们积蓄力量,走向更好的下一个十年。那么,这样的仪式,我们自己来筹备,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就是这次我们要完成的项目学习内容:筹划我们的十岁成长仪式。什么是仪式?如何筹划成长仪式呢?请大家学习平板电脑上的文字、视频资料(升旗仪式、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成人仪式、婚礼等),根据学习活动单先讨论、交流学习所得,然后形成各小组的方案。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发布项目导引文件:筹划我们的成长仪式。仪式必须能体现回忆、成长、感恩、憧憬、生命等元素当中的至少三个方面,仪式的形式不限。)

这样的项目导引,从课前搜集童年成长的照片、成长故事开始,回忆伴着情感便一点点地铺开,课堂的聚焦更是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从眼前回溯到生命的最初。在点点滴滴的累积中,量变引发质变:我的十年是幸福的,它充满了爱、感动、收获;我的十年是进步的,我始终在超越过去的自己,未来,我会做得更好;我的十年是精彩的,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次”,成为今天优秀的自己。所有的认知视角都聚焦在“我”“我的十年时光”。在一次次的自我回望、反思、感知中,学生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把自我放在一段时光中去品鉴,然后发现:这样的我,这样的十年时光,是富足的,是值得纪念的,是值得感恩的,更是值得珍藏的。这种幸福感、获得感,摒弃了所有物质的干扰,它是纯粹的、深邃的,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它是儿童对自我的发现和唤醒,是生命认知的自觉和重构。而这,才是十岁成长仪式需要的底色!

二、项目实施:让德行从教化走向生长

学生根据项目导引文件的要求,先完成仪式的方案设计和竞选,再根据全班最终优化的方案,分组策划成长仪式。在这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德育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讨论方案

你看,现场真是一片热闹——

“你们看:升旗仪式,它必须有国歌,有升旗活动,有国旗下讲话,我们要唱国歌,敬队礼,这样我们才有升旗仪式时的庄严感。我们用什么来表达要求中的感恩、成长、回忆、畅想呢?”

“《感恩的心》这首歌可以表达感恩,而且大家都会唱。”

“唱歌的时候大屏幕播放我们的照片,这些照片能表达我们的成长。”

“父母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觉得需要邀请家长们来见证我们的成长。”

“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可以在现场一起向父母鞠躬,一起说感谢的话。”

“我觉得我可以表演一段舞蹈,我爸妈看到一定高兴。”

“可是这和项目主题有关系吗?那不就变成大家的演出秀了吗?”

“我觉得应该要有蛋糕,才像十岁生日。”

“可是蛋糕还是要父母给我们买,然后还是我们在吃,这与仪式一点也不匹配。”

“我觉得可以用我们自己的零花钱凑起来,或者我们自己搞义卖,而且蛋糕不是我们吃,而是给妈妈吃,因为我们出生的那天,妈妈吃尽了苦。”

“我觉得大家可以给父母写一封信,把平时不好意思说、没机会说的一些话写下来告诉他们,特别是要在信里告诉他们,我们爱他们。这样,让他们知道我们长大了!”

……

当活动目标聚焦于成长、感恩、幸福等关键词的时候,成长仪式便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方向和选择,亲情、友情、师生情被定格、放大。学生开始思考自己和他人尤其是和父母的关系,情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从索取到感恩,从忽视到体谅;开始思考十岁需要的表达,不是热闹、享受,而是珍惜爱、表达爱、付出爱;开始思考十岁的意义,学会分享、倾听、感动,学会感同身受,学会表达爱意……而德行,便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地被滋养、被唤醒,自然而然地生长着。

(二)竞选方案

在每个小组确定了成长仪式方案之后,全班开始进行竞选:小组代表既需要流畅地表达出本组的策划意图,力争让小组的方案获得其他小组的认可;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进行解释和阐述。竞选的更深层次目的,是通过各小组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获得更加丰富、全面、多维度的十岁感知,形成不一样的十岁概念。最终举手表决时,学生不只是在认可一份方案,还是在以个体和团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十岁态度。

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十岁成长仪式的主角,他们有角色体验,更有角色担当,他们对自己所经历的学习活动逐渐产生意义感和价值感,他们思考、实践、形成创见,他们比较、表达、形成决策,这些高阶认知策略完全脱离了被动的教化,把学生的情感引向对自我、对生命的深度追寻。在此过程中,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所处的成长环境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交往及互动,滋生出对所在的团队,对共同完成的项目,对这个集体由内而外的认可、依赖、尊重,其德行的生长悄然发生。

(三)完善方案并筹备仪式

选定的方案并不是完美的,还需要进行完善,而完善的过程依旧交给学生——围绕方案制订的要求,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别人,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本身就是学习、德行修为的一部分。当形成一份大家认可的成长仪式方案时,分工、筹划便成为关键。这个过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家长义工、教师卷入其中,协助学生落实到位。

每一个小组在小组长及家长义工的协助下,紧锣密鼓地计划并行动着。

这是“成长手册”小组——

“这么多大家的照片怎么弄才好?”

“咱们把它们分分类,好不好?”

“怎么分?”

“照片虽然多,我觉得还少了些,应该把妈妈的十年也放进来,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妈妈在一天天变老。”

“好主意,可是这么多,我们几个人做不完啊!”

“咱们请其他同学协助,把自己和爸妈的十年变化照片选好,做成PPT,我们进行合并。”

“还可以加进去一些文字说明。”

“还可以配乐,用什么音乐呢?”

“就用《感恩的心》。”

“如果我们再一起合唱这首歌,一定更有仪式感。”

……

这是“诗音画”小组——

“你写的这首小诗《我来了》真不错,可是只是朗读一遍显得太单调了。”

“咱们把最后四行,改成‘我们来了’,再朗诵一遍如何?”

“开头加上一声婴儿的啼哭就更有我来了的感觉了。”

“对,对,可是这个啼哭声从哪儿找呢?”

“这个简单,我会从网上下载。”

“咱们拍一些、录一些爸妈平时在家辛苦的、温馨的画面,作为朗诵时的背景,是不是特别棒?”

“谁来拍?”

“这个交给我,我爸特别擅长,我让他教我。”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拍‘感动一刻’,然后交给我们来筛选,这样材料才更丰富。”

……

这是“约请”小组——

“咱们一共要约哪些人来呢?”

“列个名单出来吧!”

“怎么约啊?”

“约家长们来,我觉得大家回去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好了。”

“可是这样显得太随意了,没有仪式感,咱们可不可以制作邀请卡?”

“好主意,手工制作还是电脑制作呢?”

“电脑制作然后打印吧!”

“邀请词怎么写?”

“怎么去约周校长来参加我们的成长仪式呢?”

……

成长仪式一日日初见雏形。我们耐心地等待着,悉心地陪伴着。我们欣慰地看到:在设计、确定仪式方案时,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见,他们可以抱成团去克服一些困难,他们可以策划出我们想不到的活动,他们在挫折中学会合作和反思……在准备、寻找素材的过程中,他们还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体会到了成长的不易,體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体会到了未来的可期……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个体生命的自觉被激发;而被激发的这一个,又形成了新的能量体,去影响着另一个。每一个与每一个之间形成碰撞,便形成了丰富的、绚烂的生命磁场。当儿童生命被这样的自觉点燃时,生长便是自然而然又蓬勃向上的。

渐渐地,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像是这成长仪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他们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项学习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明白自己的行动和方向,欣喜于自己的发现和成就,感动于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情谊。他们一步步变得乐于分享,善于思考,勇于担当,敢于行动。基于项目学习的十岁成长仪式,就像一颗极富生命力的种子,在满满的推进过程中磨砺掉表层的浮华与躁动,在生活的滋养中让德行深深扎根。

三、项目展示:让仪式从单一走向丰盈

项目学习成果的展示是项目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团队、每一个家庭在忙碌中变化着,在与往事、与亲情、与画面文字音乐等各种成长仪式元素的碰撞中,发酵出一杯杯甘甜的成长之酿。

项目展示的时间终于到了。这一天,仪式不再是老师、家长的安排与说教,不再是充斥着酒席、华丽礼物的浮华。当父母拿着精心制作的邀请卡来到班级中时,感动一直伴随着:

教室外,是孩子们手绘的感恩长卷,天真却诚挚的话语让不少父母读得眼眶通红;其中的空白处是孩子们期待父母留下的十岁赠言,那将是他们再次起航的力量源泉。

教室内,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创作的各种书画作品令人动容;课桌里,是孩子们给父母写的感恩卡、悄悄话;耳畔,是循环播放的《感恩的心》,暖暖的调,温柔着所有人的心……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当一声婴儿的啼哭拉开了十岁成长仪式的序幕时,一首《我们来了》的诗朗诵把所有人的思绪拉回到那个生命最初的时刻:“我来了,我们来了,感谢母亲把我,把我们带到这个缤纷的世界,从此,有了我,有了我们……”当所有的“感谢”不只是一个人、一群人的诗朗诵,还伴着屏幕上每个家庭日日上演的亲子欢笑时刻、父母的辛劳时刻时,孩子们眼眶湿润,父母们眼眶湿润,空气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十岁,意味着什么?我拥有着什么?”当电子成长档案伴着音乐打开的时候,一张张变化的面孔扑面而来——变化的不只是孩子从婴儿到少年的成长,还有父母那饱含岁月的沧桑。“十年时光,我们不断汲取,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们的付出,是时候学会记得和感恩了。”当生日蜡烛被推上来时,每一个孩子虔诚地为自己的父母许下一个愿望,并亲自把一块蛋糕送给父母。有妈妈听到孩子附到耳边说“妈妈,我爱你,我再也不惹你生气”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未来,我们将向哪里去?”屏幕打开了一本“书”。“书”里,是同学们琅琅的晨读,是同学们安静的午习,是同学们惬意的课间;“书”里,是孩子们打扫收拾时的勤劳,是孩子们独自作业的专注,是孩子们掌勺时的细心;“书”里,是同学们义卖时的热火朝天,是戴着红袖套做公益时的执着热情,是共生园里师生问好的温馨美好……是啊,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长大,这是他们未来的方向,又有什么比这样的行动更让人欣慰,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会成长?

一首诗,却又不只是一首诗;一首歌,却又不只是一首歌;一张张照片,却又不只是一张张照片……基于项目学习的十岁成长仪式,让学生经历了一场丰富的、持久的、深刻的实践过程,它把感恩、成长、幸福等多样的情感融进了每一个儿童的血脉里,它让分享、合作、表达、创见成就了每一个儿童,它还让十岁成为儿童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徽章。

所謂仪式感,就是在今天,在此刻,感受到与以往任何日子、任何时刻的不一样。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了十岁成长仪式,而这样的十岁成长仪式更是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他们的生命,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这次基于项目学习的十岁成长仪式,之所以能使学生发生质的变化,是因为项目学习本就是尊重儿童心智、自由的学习方式——它尊重儿童学习、体验的权利,放手让儿童去实践,去与真实的生活对话,给予儿童修正、体悟的充足时间与空间。有了这样完全自由的心智,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也才能看到自我,才能感受到他人,去友好地与周围的一切共生、共长、共美。如此,生命的自觉才有了激发的可能。

(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师德标兵,南通市德育骨干教师,南通市优秀班主任。)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