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标准下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9-09-10刘从军李靖靖
刘从军 李靖靖
摘 要:金课标准是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发展理念,核心思想在于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培养。在金课标准下,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该充分了解金课标准下的教学特征。其次,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最后,将这门课程打造成为“金课”,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金课标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有学者在对“金课”的研究中,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其中“两性”指的是高阶性与创新性,“一度”是指挑战度。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不仅要在师资建设、课堂环境、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能够收获多少,尤其是在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从“两性一度”的标准来分析,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不应该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而是要在知识内容上体现出前沿性,实验环节也需要具有挑战性,明确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提升应用能力,并且从中探知新的知识领域。
1 金课标准下的教学特征
金课标准下的教学过程会发生一定变化,其教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个方面,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1.1 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的两大主体,但是在传统教学中,两者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在教育部推行的课程革命中,金课标准可谓是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尤其是在促进师生互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互动层面分析,可以分为5个层次,最低层次为“教师讲,学生听”,最高层次为学生与教师的辩论,而在目前的教学中,互动水平以第二层次为主,即师生之间有所问答,但形式单一且深度不足。提升师生互动水平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涉及教育目的变化、教师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成果的评价[1]。首先,从教育目的来分析,按照目前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而对于能力、素质方面的关注度较低,但是在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中,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会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想要提升师生互动水平,必须对教育目标作出调整。其次,从教师素质来分析,在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中,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知识素养,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互动需求,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敢于提出新观点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从教学评价来分析,随着师生互动水平的提升,常规的评价方式难以作出最恰当的评价,这样容易造成教师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金课标准下的师生互动需要逐级提升,并且在提升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2 关注教学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更加看重的是最终的成绩,并且会以此来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样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逐渐将教学重心放在成绩的提升上,比如会在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知识,并且占用原本用作课外活动或者实验过程的时间,虽然从表面上看学生长时间处于学习的过程中,但是这样却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对最终的学习成果造成影响。退一步讲,即使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也不能说明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可能是学生的记忆力较强,甚至可能与运气相关,仅仅通过成绩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是不公正的[2]。在金课标准下,整个教学过程都会成为关注的对象,包括教师的备课环节、学生的预习准备、教学资源提供等多个环节,而想要保证这些环节正常发挥作用,需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案。从学生角度分析,他们能够从金课标准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获取知识,尤其与素质、能力相关的内容;而从教师角度分析,他们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并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
1.3 规范教学评价
构建良好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反馈作用来让教师与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解,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值得发扬的内容。教学评价中反馈作用的切实发挥需要建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如果按照金课标准来实行,教学评价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评价要足够严谨,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某些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某种不良的默契,即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分数,会通过放松管理或者提升学生评价分数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这样会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作用。(2)教学评价要足够全面,确保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评测,尤其是对于一些在传统教学中比较权威的内容,如教材、教学手段等,都可以通过评价渠道进行了解,进而做出针对性调整。除此之外,教学评价中既要有终结性评价,又要有过程性评价,其中课堂评价就属于过程性评价的范畴。(3)教学评价要找对方向,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纳入评价体系中。这两个方面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则需要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构建,尤其是在评价指标的提取以及权重系数确定方面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获得更准确的评价结果。
2 金课标准下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在金课标准下,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来进行,进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改革。
2.1 促进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
從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单一型人才则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意味着教学内容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逐渐扩大以及在内容的深度与多样性方面进行加强,这样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有机化学”的教材并不是统一的,而是随着专业的差异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做出调整,具体到化工专业中,“有机化学”教材中的内容要更加偏向于“实践”层面。按照金课标准,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1)适当压缩化学基本知识,为融入更多“高阶性”内容提供空间,比如在讲解有机化合物时,减少来源、命名、物理性质等较浅显内容的介绍,更多地从结构分析、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应用过程等较深层次进行讲解。(2)加入更多实验性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理论的充分理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3)及时融入化学前沿知识,凸显教学内容的挑战性,让学生在了解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激起学生探索有机化学领域的兴趣。
2.2 革新教学手段,改善实验环境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包含著很多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仅仅使用语言表述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而运用当前的多媒体手段则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比如在讲解分子构型时,可以将分子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分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粒子的运行轨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3]。教学手段的革新是打造“金课”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有机化学”这样既有抽象理论,又注重实验过程的课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实验中使用高科技设备不仅能获得精度更高的实验成果,而且也能规避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另外,在“金课”中会更加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以及投入程度,而最好的方法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有机化学”教学运用一些易于操作的软件进行知识的传达,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还会主动运用这些软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有利。
2.3 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
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要足够灵活,在充分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后做到优势互补,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在金课标准下,教师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并且引导的方向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包括以下几类教学方法,分别是问题式教学法、类比式教学法、迁移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各具特点,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将问题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发现问题的效率,而且能让这些问题及时得到解答,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前沿的问题,能够通过讨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类比式教学法与迁移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类比式教学法能够为迁移式教学法的开展提供支持,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2.4 优化评价体系,完成全方位考察
在打造“金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严谨的评价来作出判断,评价的标准不仅是学生的成绩,还要体现其他方面的发展水平,比如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4]。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将实验教学过程作为重点评价指标。除此之外,学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与探索程度也应该得到评价,而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评价体系的优化要以全方位为指导,除学生之外的其他教学要素也要得到合理评价,这样才能形成名副其实的“金课”。
[参考文献]
[1]王运武,黄荣怀,彭梓涵,等.打造新时代中国“金课”培养“卓越拔尖”人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4):379-384,388.
[2]周 亮,敖小建,杨志勇,等.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J].化工管理,2018(2):8,10.
[3]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4]吴爱斌,周 五,李俊文,等.大类培养模式下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1):41-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