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

2019-09-10唐小芬

现代盐化工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践应用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唐小芬

摘   要: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因学生个性化的日益凸显,傳统的刚性管理方式弊端越发明显,学生管理质量不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对此,依照高职院校学生的时代特征,落实柔性管理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重点,因此对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展开探析。

关键词:柔性管理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践应用

一直以来,在我国高职院校运行中,学生管理都是以刚性管理理念为主,强调规章制度的关键地位,奖惩分明,制度面前学生平等。刚性管理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诸多优势,促进了院校的现代化与规范化,保证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学生个性化凸显,刚性管理出现了种种弊端,已经无法承担院校管理的重任,学生管理的改革亟待展开。柔性管理理念从学生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展开了灵活管理,中和了刚性管理的弊端,学生管理质量显著提升[1]。对此,本研究阐述了柔性管理理念的应用。

1    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手段,通过对人们心理特点、行为规律等的研究,以非强制手段对人们内心进行潜在说服,将管理由组织上的意志转变为个人主动的行为。柔性管理最早起源于企业管理,是针对刚性管理弊端所提出的手段。在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要求以员工为中心,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则学校管理人应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激发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在高职院校中,柔性管理理念的应用精髓在于以人为本、考虑学生需求、重视人文关怀,推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实现最佳的学生管理效果[2]。

2    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网络的包围圈,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存在错误思想,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受所处时代影响,个性独特、心理压力较大、依赖性较强,若仍采用刚性管理,将很难达到原有效果。学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推动学生全面发展[3]。刚性管理已经无法实现学生管理目的,转变传统管理方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落实柔性管理,具有以下意义:其一,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以人为本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是院校管理的目标。因此,学校在展开学生管理时,应认识到学生管理并非约束学生,而是使学生在规矩范围内生活、学习,完善学生人格、健全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然而,刚性管理模式却与该目标偏离,过于束缚学生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柔性管理理念下,尊重学生个体意识,重视内在激励,其本质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致。其二,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学校是一个由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紧密团队,学校的发展需要教职工与学生的团结协助,而非由单个部门或个人完成。柔性管理理念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尊重人的个性化与努力,提高了学生与教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师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生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其三,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柔性管理理念下,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逐渐由管理者角度转向学生角度,刚性管理的不足被弥补,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校环境。柔性管理由学生内心出发,尊重人的需要和价值,以内在激励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际管理时,当前管理模式与学生发展不符,导致学生管理中出现各项问题。

3.1  管理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

当前,在部分高职院校中,管理理念并未随着时代转变而革新,仍以传统管理理念为主,未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以管理者为主导,以制度强制性地管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管理质量不佳。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在刚性管理模式下,学生所处的生存空间压抑且封闭,久而久之,学生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受到阻碍,主观能动性受到影响,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生活环境改变,学生很难承担自身责任,阻碍了其就业与未来发展[4]。

3.2  学生管理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教育管理模式仍较为传统、单一且枯燥,未依照社会发展相应调整。在缺乏人文关怀的情况下,学生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压力之下,枯燥的课堂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阻碍了学生自由发展。智能手机应用广泛,网络诱惑良多,学生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诸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开小差,管理困难度较高。

3.3  忽视了柔性管理的落实

在高职院校管理中,“90后”“00后”学生大多个性化明显、想法独特、叛逆心理严重、依赖性较强,若忽视柔性管理,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不主动配合学校,影响了学生管理质量。单一的刚性管理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未来发展受阻。

4    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提高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优质学生进入学校,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落实柔性管理理念,培养学生正确观念,推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对柔性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实践与应用展开探讨。

4.1  培养以生为本的理念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以实现隐性育人的最终目的。因此,身为管理主体,学校应该重视柔性管理的内涵与作用,重视以生为本理念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工作,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在学生管理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各项教育的顺利开展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管理人员应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能力,将柔性管理理念充分落实到学生管理中,提高学生管理水平[5]。

4.2  加强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结合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相对较多,而学生性格、生活背景与家庭环境不同,若仍采用单一的刚性管理,很难保障学生管理质量。对此,在学生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管理措施,以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提高学生管理质量。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对应,遵循学生的人性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心理特征与个性化,两者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方能发挥最佳效果,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对此,管理人员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状况,有机结合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既保障学校的统一与稳定,又不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

4.3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培养民主管理意识

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时,自我管理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挖掘学生的潜能,降低学生管理难度。在柔性管理落实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一环。对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与独立性。在学生实际管理中,应提高学生管理的民主性,为学生构建民主管理平台,使学生自觉参与学生管理,为学生管理提供建议,进行自我管理、管理学生等,降低教师管理工作的难度,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4.4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落实柔性管理理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经过多年发展所沉淀的价值观体系,是学校师生精神的家园,影响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校园文化具有学校特色氛围,是学校全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理想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生存、发展,有助于增强学校凝聚力与持久力,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为柔性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落实奠定基础。可以说,学生对高职院校文化的认同,直接关系着学生个体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发展与院校情况,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统一认识院校的历史与发展前景,增强学生对院校的荣誉感,将学校所授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行为,推动柔性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4.5  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素质

在高职院校管理学生时,管理人员应引导学生,使学生自主表达自身看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因此,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高职院校想要转变传统思想、适应新时代,应转变传统、单一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沟通学生、服务学生,突出学生性格,发挥学生优势,推动学生长远发展。管理人员应与学生和谐相处,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另外,学校应为管理者提供各项培训,提高管理者的职业向心力,培养管理人员的主动学习意识,潜移默化地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养,为学生管理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增强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人性关怀,为柔性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落实提供保障。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学生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关系着学生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以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管理质量,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建设。然而,在学生实际管理中,仍存在一定问题,管理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反作用,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此,应全面落实柔性管理理念,培养以生为本的理念,加强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结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创新管理理念。如此,全面发挥柔性管理理念的效用,促进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职院校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詩伟.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6):159.

[2]宋志勇,穆亚敏.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7(22):226.

[3]刘  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198-199.

[4]郭  雯.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22-23.

[5]周  娟.探讨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2016(26):76-77.

猜你喜欢

实践应用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