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课堂教学“四宝”

2019-09-10张艳华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7期

张艳华

摘要:课堂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四宝”,让平日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

关键词:民主平等;幽默风趣;启发思维;动静相宜

一、民主平等

因为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笔者都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凡事和他们商量,和他们一起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为喜欢笔者,所以喜欢上笔者的课,偶尔他们也会指出笔者的错误,笔者会虚心接受,真诚地感谢他们。因此,笔者教的学生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包括教材内容、包括教师的话,他们凡事总要追根问底,总要问个为什么?这对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尊重学生,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思维十分活跃,无论对错,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真实表达,都会受到表扬和肯定。

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笔者从不以高高在上的教师自居,而是与学生一起说、一起乐、一起听,与学生进行最自由、最真实的对话,肯定每名学生的努力。往往也是在这种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激荡起绚丽的浪花。笔者的这种服务姿态很受学生的喜欢,同时也享受到了民主、平等带来的“福利”——与学生一起享受共同成长的幸福时光。

二、幽默风趣

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教育智慧,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幽默的语言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紧扣学生的心弦,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大脑兴奋,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课。例如,在学习“负数”时,笔者告诫学生将来要做“大富翁”,切莫做“大负翁”。又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有的学生把东东的身高单位填成了160分米。对此,笔者引导学生:谁知道我们一层楼有多高?学生回答:大概是3米。那160分米比5层楼还要高,好高的巨人呀!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同时也悟到了“笑外之音”,既化解了学生的尴尬,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实,课堂教学中的幽默风趣,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是一种投入小、产出高的好方式。

三、启发思维

很多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思考,只是在完成解说员的任务,充当操作的角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不只是传授知识、提升能力。教师要让数学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培养学生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的支撑,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难以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新奇。因此,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1.引发认知冲突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制造、把握、激发思维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师生的交流、探索、辩论、合作中不知不觉地化解冲突,让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受智力活动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笔者提问这样的问题:一次测验中,淘气考了78分,全班倒数第三,猜猜淘气会怎么说才能让爸爸满意?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有的学生说是说谎了,有的学生说是改分数等。得到否定的回答后,笔者出示了淘气班级所有学生的分数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淘气的班级中出现了极端的数据,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让学生终生难忘,更好地理解了很多歌手大赛中去到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平均数的合理性。

2.分享思维成果

面对同一个情境、同一个问题、同一个方法,教师要尽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每次灵感的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不着痕迹地加以放大、点拨,使学生之间的差异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特别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三声”——辩论声、笑声、掌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智慧的碰撞,听见学生思维生长的声音。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淘气哥哥今年大学毕业了,想应聘两家公司:甲公司平均工资2 200元,乙公司平均工资3 200元,你建议哥哥去哪家公司?很多学生直观感觉要去乙公司,因为乙公司的工资高;也有的学生说要看看两个公司的工资条,比较一下会选择甲公司,因为虽然平均工资低,但是作为新人职的员工还是比乙公司高;……学生又提出了很多想法,笔者顺势说:我会把你们的意见带给淘气哥哥,让他做出明智的选择。正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才有了学生思维的喷涌、智慧的碰撞。

课堂上用一个个有趣且有价值的问题串引导、激励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环环相扣、由表及里,使思维得到延伸,智慧得以碰撞,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愉悦,这样能使学生思维共振,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当然,课堂聚焦的不只是改变思维、达成思维的显性结果,还应该指向让思维生长的终极目标。

四、动静相宜

1.动手实践

人最初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儿童的智慧体现在指尖上。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答案,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后,笔者会让学生用牙签做个牙签桥,然后把一个书包放在上面,让学生猜猜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学生虽然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但是也绝对不可能,因为书包太大了,太重了,和小小的牙签反差太大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做了牙签桥之后,笔者特意组织了“大力神杯牙签桥挑战赛”,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小小的牙签真的能够让整个书包稳稳的放在上面。然后,笔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运用相关知识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既形成和巩固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应用意识,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相得益彰。

2.动脑提问

质疑是思维的开始,因此笔者的课堂总是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都知道“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題”“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有疑问的前提下,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开拓思维。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鼓励学生有勇气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正是在笔者的鼓励下,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脱颖而出,学生好奇、好问的天性被极大的激发,作为教师的我们则是要满腔热忱地保护好这颗“火种”,小心翼翼地去呵护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美好体验。教师自己则要善于研究教材特点,将教材变为学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思维能力在质疑中提升。

3.静默如谜

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定是安静而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因此,笔者的课堂总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会因为有人听课而刻意展现、突出自己,笔者允许并享受课堂冷场,给学生慢慢思考的机会。慢慢等待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精彩,而是学生认真的、费力气的“走弯路”,但笔者觉得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学生人生的必须,这个过程无法替代,也不能够被替代。笔者努力践行着“好的课堂,应该是上着上着,老师消失了”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每一天,当我们迈入课堂,我们都将对未来的世界施加影响。”笔者经常用这句话警醒自己、告诫自己,更认真地对待每节课,用四大教学“法宝”,努力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以自主学习为主,以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为主,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