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初期体位管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9-09-10韦睿源
韦睿源
[摘要]目的:观察第二产程初期左侧卧位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并行陰道分娩的初产妇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常规仰卧位位组300例,左侧卧位300例,比较两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所需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妇用力时长、母婴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左侧卧位可有效的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及产妇用力时间,对降低手术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第二产程初期;左侧卧位: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136-02
第二产程初期,即第二产程的被动期,据Basket等的《产科手术学》报道,第二产程有2个时期:第一时期为被动期(passive second stage of labour),仅依赖子宫的收缩力将胎儿推向盆底;第二时期为活跃期,现代分娩方式提倡产妇在活跃期按自身愿望自主屏气用力(产妇自发性屏气用力,spontaneous pushing),完成下降过程,顺利娩出胎儿。仰卧位分娩是我国传统的分娩方式,也是目前临床最常采用的分娩方式。任辉”等研究表明仰卧位分娩时继发宫缩乏力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异常分娩也较多,因此仰卧位分娩不是理想的分娩体位。为此,我院产科采用了第二产程初期左侧卧位引入产科帮助初产妇分娩,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并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足月初产妇;②胎儿为单胎、头位;③孕期体检正常,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④无其他妊娠合并症者;⑤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经产妇、早产产妇;②双胎或多胎;③合并妊娠合并症者;④合并其他不宜经阴道分娩者;⑤产妇及家属拒绝参与研究者。将符合标准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平均年龄(28.36t6.39)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28.82t6.05)岁;观察组的平均身高(158.23±3.43)cm,对照组的平均身高(159.79±3.07)cm;观察组的平均体重(66.91±7.74)kR,对照组的平均体重(67.89±7.48)kg;观察组的平均妊娠周数(39.19±1.62)周,对照组的平均妊娠周数(39.30±1.25)周。所有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次研究。产妇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胎儿的大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初产妇宫口开全,产妇便仰卧于产床上采用膀胱截石位,双手拉住把手用力向下屏气。宫缩时助产士指导初产妇宫口开全进入深吸气并向下用力,后再呼气,重复至到宫缩结束,助产士待胎头拔露后接产。
1.2.2观察组:初产妇宫口开全,无胎儿宫内窘迫存在,经产妇同意后采取左侧卧位,臀和膝盖放松,同时抬高床头30°-40°。助产士根据宫缩情况估先下降情况,当胎头下降压迫盆底,反射性引起便意感,初产妇以自我感觉自发露性屏气用力,每次宫缩期间用力的次数和时间由初产妇自我掌握,助产士待胎头拔露后接产。
1.3观察指标:由接产助产士分别收集和记录两组初产妇:①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妇用力所需时间。②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率、自然分娩失败转剖宫产率、阴道产钳助产率。③新生儿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9.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多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并进行组间两样本率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多样本均数比较,组间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妇用力时长的对比:观察组第二产程所需时间及产妇用力时长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2.2两组分娩方式对比: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阴道助产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通过指导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左侧卧位的体位的方法,两组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情况比较可知,观察组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妇用力时长、母婴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发现,传统的仰卧位并不是最佳的分娩体位,有研究表明,乎卧位分娩时,因胎轴与母体骨盆入口不一致,不能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影响胎头下降及机转,妨碍胎儿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至枕前位,容易导致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发生,从而增加分娩难度,使阴道助产及中转剖宫产的几率增加”。祁志宇等研究证实,采取仰卧位分娩使得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产道相对狭窄、增加难产的机会,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问题。崔郁指出第二产程初期鼓励产妇可采用多种体位,而采用左侧卧位的自由体位为最有用的鼓励使用的体位。产妇采取左侧卧位时,子宫离开脊柱趋向腹部,使母体纵轴与胎儿纵轴保持一致,有利于胎头下降以及顺利适应产道进行衔接俯屈和内旋转,可以纠正不利的人盆姿势,使产程加速,减少增大子宫对盆腔血管的压迫,降低胎心异常的发生率,从而有效降低难产、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促进自然分娩。本研究中,观察组第二产程所需时间及产妇用力时长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压迫时间短,胎盘循环良好,胎儿得到足够的氧气来承受子宫收缩时短暂缺氧,减少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同时减少胎头在盆底的受压时间,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同时有研究证实,仰卧位产妇不易屏气用力,腹压较低,胎头下降缓慢,继发宫缩乏力致产程延长甚至滞产,尤其在第二产程,拨露时间延长,胎头受压时间过久,不仅对胎儿不利,第二产程的延长也进一步影响会阴的完整性,同时也会导致产钳助产和顺产转手术的发生率增加。
综上所述,说明与传统的仰卧位分娩相比,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左侧卧位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及产妇用力时间,对降低手术助产,减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人性化行之有效的产时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