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9-09-10梁童
梁童
摘要:通过开展阅读教学,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注重阅读和写作,主要培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强调有效性,也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表现。新课标下,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过程,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并不断领悟和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可以独立和小组合作来鉴赏文学作品,学习表达方式,学会自我表达,发展其个性,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适当点拨引导学生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自觉阅读。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是对新奇内容很感兴趣,且常常愿意自主探究。因此,创设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因为好奇,需要一探究竟,小学生才会认真地阅读,才能静下心来探究,所谓动中求静。学生唯有静下心来阅读,阅读效果才会提升,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升,那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提升了。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拓展语文阅读空间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安排阅读内容,设置阅读问题,布置学生预习,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进行阅读,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进行讲解并检查阅读效果,整个阅读教学中学生任由教师指引,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学生的阅读效果整体不佳。语文阅读教学中,几乎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很少有机会发表个人见解,如果教师讲课素养不高,学生常常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然。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正确认识教学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看作阅读的主人,通过环境渲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个性的展示,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应作引导和点拨,可以引导,但答案一定是开放性,不能以唯一性答案来约束学生。
三、积极呼吁家庭阅读,延伸阅读教学空间
鼓励全民阅读。这是非常好的阅读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借此开展家庭阅读,将繁多的家庭作业精简掉,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让家长腾出更多时间辅导学生做作业,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可以拉近家庭亲子关系,提升家庭阅读水平,形成家庭文化氛围。学生在校时间里,需要学习多门学科,学业负担较重,阅读时间有限,通过家庭阅读就可以延伸阅读时间和空间,充分合理利用学习时间。
当然,学生的家庭阅读中,教师需要设置阅读目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可借网络平台,积极而灵活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创新发展家校阅读新模式,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有效交流与积极沟通,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四、注重阅读交流分享,探究分层阅读模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阅读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安静阅读,自主思考,积极表达个人观点。当然,学生具有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同样存在差异,教师要真实和尊重学生的理解差异,可以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分层阅读,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相应层次的问题。
我认为,分层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层次准确,可以参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来分层,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分层,还可以考虑依据学生个性特点来分层,当然每个层次是动态性的,可以领过调配,也可以进行各个层次之间的交流。
五、注意读讲结合训练,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从实用性角度讲,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表达。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讲述自己的阅读结果,学会和同学辩论,发表不同见解,也可以书面表达,写作多后感,续写,故事,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六、注重课内外阅读结合,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除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之外,还需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补充和渗透。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补充背景知识和课外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也可以设置兴趣小组、领导小组,在课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兴趣小组选择恰当的课外阅读文章,在阅读结束之后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积累知识,大家进行交流互动,进行思想的碰撞,发散语文思维。比如,在学习《亡羊补牢》时,这一类的寓言故事趣味性较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几篇相关的寓言故事,为学生进行补充引导学生阅读之后,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七、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拓展语文阅读空间,注重阅读交流分享,探究分层阅读模式积极呼吁家庭阅读,延伸阅读教学空间,注意读讲结合训练,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巧用补白想象,提高中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237)研究成果。
(责编 杨菲)
参考文献:
[1]石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28).
[2]张志红.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31)·
[3]刘员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办法[J].文教资料,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