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2019-09-10任培华
摘要:以潍坊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高职院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旧动能转换;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近年来,山东省政府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工程,潍坊职业学院作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如何服务新旧动能战略工程,创新实习与实践教学需积极探索。现以潍坊职业学院为例进行调研实施。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少高职院校并未深入了解新旧动能战略的实际需求和科学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向,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设置学科及专业,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结构存在严重错位,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是实践应用能力不强,课程体系未突出应用型特点。人才培养不仅缺乏“工匠精神”,而且没有“工匠能力”,导致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与行业岗位要求结构性失衡。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潍坊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实践教学数据调查发现:学校2018届毕业生有实习经历的占71%,其中,50%的毕业生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同时,“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59%)是2018届毕业生认为教学最需要改进的方面,表明实习实践环节仍需加强。
三是校企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仍停留在低浅层次,行业企业积极性不高,缺乏实质性的深度合作与融合。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潍坊市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数据调查发现:从专业来看,2018届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认为实习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主要是“校内生产性实训”(58%)、“课程实验”(47%)、“校外顶岗实习”(43%);其他类专业毕业生认为实习实践环节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专业技能相关实训”(77%)。
四是教学改进与期望值有待提升。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查发现:高职院校2018届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环节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59%),对教学改进期待程度高低的调查结果见图1。图1表明,实习和实践环节是教学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有62%的毕业生认为需要改进和提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度较高,仅有不高于4%的毕业生认为需要改进。
为此,对实习和实践需加强的环节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2017和2018届毕业生均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最需要改进的环节,占调查人员的60%;其次是课程实验,占调查人员的47%~49%;而对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认可度较高,仅有12%~18%的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
五是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忽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教育的价值,人文素质教育不足,导致人才素质结构存在较大缺陷。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40%),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34%)。
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措施
适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产业发展需要,立足潍坊、辐射周边、面向全省,以品牌專业群建设为引领,以优化专业总体布局、强化专业特色培育和内涵建设为重点,按照做“大”文化创意类专业,做“强”先进制造类专业,做“优”现代服务类专业,做“精”现代农林类专业的建设思路,推进专业集群建设。
(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总体布局
1、专业调研常态化。各专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业调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公司,对每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质量进行调研,每年形成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掌握区域产业行业发展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的需求。
2、优化专业结构。聚焦区域产业规划、行业提升、企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新增设海洋化工技术、体育运营与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3个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专业,撤销(停招)部分专业,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调整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
3、开展专业诊改。建设专业发展状态数据中心,从13个诊断要素、81个观测点实时采集专业运行状态数据,各专业对照国家级、省级、院级一般专业目标自主定标达标、自我诊断、及时改进,完成校内专业自我诊断,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供可靠依据。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积极推进具有学分制特色的“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视通识课程平台建设,引进100门左右素质类教育优质网络课程,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人文素质、悦读通识类课程,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突出专业群课程平台建设,整合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化重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根据未来岗位规划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实现个性化培养。加强素质拓展平台建设,根据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开设创新创业等素质拓展课程,提高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将职业能力提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课时分配上达到总学时的50%~55%。按照岗位特点与技能训练规律,建立“企业岗位认知体验一课程单项技能训练一课程综合技能训练一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一顶岗实习”能力递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科学设计实习实训项目与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对应校内、校外实践环节。开发实践教学模块,编写项目实习任务书或作为专题编入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加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管理,进一步规范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四)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将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与课程学习、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相融合,以个性化素质拓展为特色,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提升。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六有大学生”“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社团经历,在社团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开展31期人文素养大讲堂系列活动,参与学生9000余人,在学习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网络新媒体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人文素质。两年来,获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3项,2名学生荣获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1名学生荣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获批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荣获2017年度潍坊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17年度潍坊市“红旗团委”、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等荣誉称号。
(五)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深化以“产教结合、学岗融通”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进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融通,技能考核与岗位证书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融通。各专业群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装饰艺术设计等文创类专业群对接龙头企业,建立校内工作室、校外工作站,创新实施“一室一站”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自动化类专业群推进集团化办学,校企共同实施“产教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与企业共建专业,创新实施“以岗定教、双线并行、阶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化工类专业群和物流类专业群以现代学徒制为切人点,创新实施“学岗融通、分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农林类专业群充分发挥国家级及省级教学团队优势,依托研发中心(所)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实施教学、生产、科研、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工程是山东省高职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以品牌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以优化专业总体布局、强化专业特色培育和内涵建设为重点,推进专业集群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作者简介:任培华(1973-),男,山东沂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责任编辑曹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