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2017-11-29戴鹏
戴鹏
【摘 要】新旧动能转换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而且呈现了明显的区域、行业分化走势,东中部地区明显快于西部地区。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能够在培育新动力、动能的同时,加快矛盾和风险的释放,对于经济相对滞后的西部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有必要对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应对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后传统发展动能受到深度影响,而新动能的培育和形成尚需时日,西部地区新旧动能“青黄不接”问题更为突出。西部地区既要保持稳增長、防风险、促改革、调结构以及惠民生的综合平衡,更需要高度重视新动能的培育,积极应对转换中的诸多挑战和困难,确保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从而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国西部地区的省份多是资源型地区、生态地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既有与东中部省区一样的共性问题,也有其特有的困难与挑战。
1.产业层次普遍较低,产业链条都比较短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产业低度化特征显著,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严重不足,新动能的培育和形成缺乏强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本高,步伐慢
西部地区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这种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模式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形成了发展的路径依赖,也形成了厂区、设备、人力等大量的沉淀成本,增加了转型升级的难度。
3.创新驱动严重不足,新动能的形成缺乏支撑
创新是支撑新动能加快形成和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相对滞后也是西部地区的共性。
4.开放发展仍需加强
受地理区位、发展理念、市场化进程、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步伐仍然缓慢,这既限制了西部地区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和集聚,也制约了其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分工。
5.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
新旧动能的转换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经济增长不大幅减速和衰退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困难的问题。
二、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应对措施
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只要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并积极应对,就能在培育新站长动力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1.深度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西部地区依靠资源和廉价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借助国家推动增长动能转换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方面要统筹谋划,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地走多元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同时,也要确保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协调发展,不能只是单纯地为了稳增长而稳增长,错失结构调整的良机;更不能为了调结构而忽视增长,出现经济增长的“失速”,而是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增长作为调结构的前提,在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性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
2.深化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深化改革对西部地区不但重要而且十分紧迫,只有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解放和发展西部地区的生产力,也才能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做好“放、管、服”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干预,健全要素市场、完善市场环境,推进要素的高效配置,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还需加快商事制度的改革,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开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不断提升工商注册便利化水平。
3.加大创新驱动力度
创新是夺取各领域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应从激发创新活力的机制环境入手,努力构建增强创新动力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必须以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依托,加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生物、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力争能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必须加强领军人才、复合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增强创新动力的科技人才基础。还需加大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4.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
在经过近两个十年的发展后,国家促进西部大开发时期的诸多优惠政策已失去其效益而成为普惠政策,新时期西部地区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领域寻求动力。为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潮,国家先后出台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应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搭乘国家战略快车寻求自身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大开放发展力度,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区域内优势产业走出去,广泛开展合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正面临着新时期发展的各种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坚定信心,既要把握好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的力度,又要注重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加快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扩大开放的步伐,深化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动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5,2(35):16-18.
[2]武文卿,刘伟.转换新旧动能 提振东北等老工业区[J].中国招标周刊,2016,13:12-14.
[3]李毅中.补短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J].中国经贸导刊,2016,10: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