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妙招 大精彩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019-09-10王鹏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口算计算能力数形结合

王鹏

【摘要】教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合理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计算能力;口算;数形结合

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同时计算能力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整个小学阶段,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材的不断改进,有关计算教学的内容在课本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以四年级下册的“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这两个单元为例,最初这两个单元内容安排了30课时,现在只安排了大约13课时,不及原来的一半。其中固然有难度降低、增加了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内容,但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计算能力要从口算抓起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案例一】口算比赛

上课铃时响起,学生做好了准备,教师出示了十五道口算题。教师一声令下,口算比赛开始了。三分钟过去了,第一名做完题的学生喊出了名次“一”,随后“二” “三” “四” “五”……学生依次报出了自己的名次,同时教师用秒表记录下了完成的时间(五人一组,记同一个时间)。大约五分钟过后,比赛结束。教师立刻订正计算题,学生记录自己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并立刻改错。同时教师帮助组长计算本组得分,如果本组成员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分计为双倍。大约八分钟的时间内,一个小型口算比赛便结束。

【反思】自笔者接手二年级班级以来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差,20以内的加减法算得慢、错得多。于时,笔者利用每周一、三、五的数学课前八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比赛。每一次比赛都有大约75%的学生获得奖励。有了这样的激励措施,学生参加比赛的热情持续高涨。同时,看似简单的口算却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细心程度,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计算率自然随之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不明显,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原来那些简单的计算错误已不再出现。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名次、时间、正确率,一方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找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当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把自己完成15道口算题的时间和对题及错题数进行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此外,笔者还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125×8、25×4、11至19的平方数等。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提升十分有益。

二、计算教学可以“数形结合”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突破有关计算教学的难点时,笔者摒弃了以往简单、枯燥的方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几何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

【案例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上课伊始,教师给每个组分发一些小棒图,在这些图上每行小棒的个数都不一样,分别是16根、17根、18根……25根,教师提出三个要求。

(1)一行一行地看,每5根小棒为一份,每行小棒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请同学动手在小棒图上圈一圈、标一标。

(2)试着列出除法算式,求出商和余数。

(3)观察算式中的除数与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学生发现,每行只要余下的小棒数大于或等于5,就可以接着向下分,一直分到余下的小棒数比5少为止。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行最后余下的小棒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同时算式中的余数都比5小,也就是比除數小。

【反思】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3中,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是本单元的重点例题,这一知识点的难点在于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节课通过动手圈一圈、分一分,让学生明白在这一题中,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5,那就还能继续分小棒,直到余下的小棒数比5少,才算完成分组。通过圈一圈的活动,学生理解了余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通过计算、比较、分析、讨论等活动,得出了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结论,比只从算式中观察能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理解也更为透彻。另外,在小棒图上圈一圈比用实物小棒摆一摆更节约时间,可以把宝贵的时间应用到练习中。

三、计算教学也要讲究“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计算教学与以往不同,教师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呢?

【案例三】《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复习乘法的由来,“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然后出示题目12+12+12=?要求学生算一算,看谁的方法最简便。有的学生会用连加计算或口算,也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使用乘法计算。完成练习后,教师先请用连加或口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请用乘法竖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介绍完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1)用乘法竖式计算行不行,有没有依据?

(2)哪种方法更简便,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讨论发现,乘法竖式其实就是连加竖式的简便写法。连加竖式中的2+2+2=6,在乘法竖式中,就是2×3=6。连加的10+10+10=30,在乘法中就是10×3=3个10。所以12+12+12也可以用乘法竖式来解决,而且这样做更简便(如图1)。

【反思】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把新问题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所以在学习乘法竖式时,教师可以从连加竖式入手。通过这一环节,笔者试图让学生了解、掌握“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无论何时,教师都应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计算能力既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之一,又是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策略。教师不仅要注意计算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当前计算能力提高的作用,还要注意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能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邓国强.重计算说理 提学生素质[J].小学数学教育,2017(17):29-30.

猜你喜欢

口算计算能力数形结合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