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019-09-10廖志成
廖志成
【摘要】问题解决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将应用教学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通过问题解决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困惑与对策展开论述,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困惑与对策
当前,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新趋势,已逐渐成为数学教师的主要研究内容。教师只有在认真分析问题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困惑
困惑一:问题解决教学时,比较注重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完成两个转化。第一,要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是第一个转化。第二,要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第二个转化。现阶段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有些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第一个转化,就是让学生从较复杂的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就结束了问题解决的教学。这些教师认为剩下的问题是数学计算,不用过多讲述,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但事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例如,教学《简易方程》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每个湖泊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很多湖泊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是每到夏天时,雨水会使湖泊水面暴涨,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湖泊的水位变化。一次大雨后,工作人员测得一个湖泊的水位高达15.13米,超过警戒水位0.73米。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个情境中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情境片段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结合情境描述,会提出“警戒水位是多少米”等问题。当学生提出这一数学问题时,有些教师便认为教学结束了,可以让学生自行计算了。但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运用方程的方式,学生设警戒水位是x米,不同思维的学生会列出不同的方程式。有学生会列出x+0.73=15.13的方程式,然后解得x的数值;有学生会列出15.13-x=0.73的方程式。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就不知如何解出该方程,也就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困惑二:信息课件中呈现的信息既多又散,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情境图片中的意思。
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情境,但有些教师呈现的情境图片中的信息既多又散,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抽象出数学模型。例如,有一张情境图片中,树上有很多小鸟,天空中还飞着一些小鸟,草地上开着鲜艳的花朵,三三两两地簇在一起,在花朵上还飞着蜜蜂,远处有几棵高大的树木。情境图片中的景色很美,但呈现的信息很多,学生一眼看去会被美丽的图片吸引,却不知道该如何提出数学问题,提不出数学问题,也就无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对策
对策一: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将两者脱离。
例如,有两箱同样质量的苹果,第一箱重24千克,第二箱重27千克,已知第一箱苹果比第二箱苹果少卖9元,请问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是多少元?请用有关方程来解决以上问题。对于此题,学生需要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列出方程式,即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学生结合题目,根據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的相关知识,列出方程式:27x-24x=9/(27-24)x=9。接下来就是解方程,无论哪个方程式都可以演变成3x=9,然后将等式两边都除以3,求得x等于3,即苹果的单价是每千克3元。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出清晰的解答,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方程的计算习惯。
对策二:精心创设多媒体课件情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间学校新建了一个椭圆形操场,已知这个椭圆形操场的正中间是一个长为14米,宽为8米的长方形,两端是一个直径为8米的半圆。假如要在这个椭圆形操场上铺上绿色的高仿草坪,请问需要多大的面积?学生通过分析题目可以知道,求高仿草坪的面积就是求椭圆形操场的面积。在求解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操场图片,并将这个椭圆形操场绘制成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进行图形的分解和计算。
对策三: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产实践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科目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小数乘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明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购物了,于是他从妈妈那里要来10元钱,准备到商场买1支铅笔和5个练习本。已知1支铅笔的单价是0.8元,1个练习本的单价是0.7元,小明带的10元钱够吗?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到商店买文具的经历,他们在解决这道题目时,仿佛变成了题目中的主人公,需要计算总共要花多少钱,然后再与10元钱进行比较。1支铅笔是0.8元,1个练习本是0.7元,那么5个练习本就是0.7×5,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得出答案是3.5元,0.7+3.5=4.2,因为4.2<10,所以小明带的钱足够。不止是买文具,学生在买水果、买衣服、买玩具时都会遇到类似问题。当学生帮助小明解决了这个问题时,他们也会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周乃法.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39.
曹清华.关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中),2017(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