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9-09-10吴康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吴康

【摘要】在初中阶段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确保学生主动参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价值,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教学策略,分别从学生兴趣、学生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现代体育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实现主动参与性的有效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展开本次研究。

一、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意识提升价值

1.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提出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确保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通常情况下,初中生各项能力逐渐趋于成熟,因此该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激发学生潜能,保障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2.促使教学目标达成

学生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学习能力;被动学习是指学生需要基于同学带动、家长督促、教师安排等外界力量才可以进一步展开学习活动。应用被动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很难保证学习效果,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相关知识。只有确保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课堂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使其积极配合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并对自己学习潜能进行深入挖掘,激发自身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确保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3.强化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是培养其正确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观念。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能促使其进一步建立终身学习观念,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初中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

1.提升学生兴趣

在我国初中教学工作中,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导致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无法保障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使其更为深入地了解多种体育形式。同时,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从心理方面接受体育运动,进而在学习活动中实现体育运动的有效普及。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确保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能够真正感受到乐趣,从而保障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精力,应用相关实践活动展开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游戏展开教学,两名学生站在同一起点玩“石头剪刀布”,胜利的一方可以向前跳一步,最终跳远距离较长的学生为胜利一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学生跳远姿势的正确性,跳远失误则需要返回原点重新开始,通过应用该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强学生动作技能的训练,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突出学生地位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通常具有一定的双向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动作模型,同时需要对教材内的动作图示和文字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确保教材价值能够得到最高效的发挥,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科学构建体育知识体系,实现课堂效果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需要基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特点进行训练模式的个性化构建,确保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成长。例如,在进行跳高练习时,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组织学生进行试跳,然后根据试跳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个性需求展开具体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确保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效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的成果。

3.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针对该种状况,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时需要基于课堂状况合理丰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游戏形式,确保体育练习有更强烈的趣味性,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再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赛跑游戏,在此过程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培养学生短跑能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跑男”游戏,定时分别作为防守方和攻击方,通过应用该种游戏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短跑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能有效加强学生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瞬间爆发能力。与此同时,在完成每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传输相关课外体育知识,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有效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改变教学方法

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主动参与性普遍较低,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基于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确保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选择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科学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有效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教学效果。

5.强化师生互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个性需求,基于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合理设定训练强度、训练内容和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改变,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对學生进行有效指导,要保证师生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互动,确保师生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营造教学氛围,确保教学活动的民主性和和谐性,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行为互动和言语互动,言语互动是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鼓励;行为互动是指在进行具体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例如,在练习投掷实心球时,教师首先需要进行示范,确保学生能正确认识投掷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针对投掷高度、投掷角度等多个方面展开具体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有效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讲解时间进行有效调节,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自身价值,进而使其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提升学生兴趣,突出学生地位,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其进一步满足现代体育教育发展需求,进而推进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陈坚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2016(12):151.

袁爱民.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128-129.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