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如何利用问题驱动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2019-09-10孙丽萍
孙丽萍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主体关系与驱動性,问题驱动导学的理念由此引起了教师的重视。该理念强调以问题为核心,改变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先找到问题,再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时段设计问题,科学规划学习内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问题驱动导学;初中音乐教育;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人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探究问题驱动教学理念的优势与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设计问题,希望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课前:问题驱动教学设计
(一)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方面
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分为问题设计和导学设计两种:问题设计指的是学生问题布置与探究,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课前问题驱动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学习并提问解决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也越来越复杂,教师在备课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教师作为学习中的引导者,应当在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巧妙的教学设计思路,发挥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角色,教师若是引导不当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学习音乐的态度,使一些学生忽视初中音乐教育,将音乐课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有的甚至会在音乐课上选择做其他学科的作业。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对音乐课反应淡漠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认识音乐的社会价值与存在意义。因此,教师以问题设计激发学生课前探究的欲望,能让学生提高对音乐课堂的期待值,从而有效完成课前预习的问题驱动导学设计。
(二)学生课前预习方面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被珍藏在文明的宝库中,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音乐教育则是一种情感与通识的融合体,涉及学生心理健康、积极的审美和情感的发展。自核心素养推行以来,音乐课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辅课”,但与此同时,对于音乐教育的课前预习环节,学生之前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起初让许多学生难以理解,“音乐课竟然也需要预习”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想法。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预习设计,导致教师无法针对学生学情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缺乏重视,学习态度不认真,二是音乐课堂中的知识点相对繁杂,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欣赏音乐,欣赏音乐的时间甚至会占整节课的大部分,忽略了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另外,由于音乐本身就是抽象且主观的艺术,这导致音乐的学习难度相对高于其他学科。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以问题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起初都存在一些预期偏离实际教学情况的问题。如今,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点,往往会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使得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知识。
因此,在音乐教育视角下,教师有必要将课前预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才能使音乐教育的推行更加深入。例如,音乐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先结合下节课知识点,让学生课余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关于下节课教学乐曲的乐感与节奏感。本人根据问题驱动理念与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问题分析法,对音乐教学的备课环节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预习现状,探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目的是从问题驱动的立场出发,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课中: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过去教师多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也仍然拥有极大的课堂主导能力,把握着课堂教学节奏。同时,问题驱动这一教学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对教师过强的依赖性。另外,问题驱动导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不是指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而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会尝试问题驱动,设计以下问题。例如: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师辅助学生完成问题设计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含歌曲演唱《我的祖国》、歌曲欣赏《沃尔塔瓦河》《图画展览会》《黄鹤的故事》《实践与创造》等等,学生需要了解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知识点,对这一单元中的音画、组曲和管弦乐队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学生主要以综合分析为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节奏、旋律、力度、歌词以及乐器等多方面进行探究,围绕“‘音画’(艺术通感)的认识”这主题,详细分析音乐与通感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并根据随机挑选的音乐,描述相应的画面。由于第四单元中,音画的联系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宽泛且细微,以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言,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本节课的问题设计。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乐曲节奏与作者情感等信息的获取不足,会对问题设计造成影响。其次是除了受知识储备不足的因素制约以外,学生个体的情感认知对音乐欣赏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为此,教师应该以启发的教学形式,在保障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的设计。在辅助学生完成问题设计时,教师要采取相对深入的引导与分析,充分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加深情感体验。
(三)两个途径相结合
问题设计是问题驱动导学的基础,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发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驱动导学的两大途径。第一种为教师提问法,主要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这类问题设计需要教师认真结合学情与学生的知识涵养,对学生进行考查。这类问题设计的优点在于方便对学生学情进行精确划分,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
第二种方法是学生自由探索,学生首先分析单元乐曲,然后再根据自身偏好选择某一首乐曲进行深入了解,最后对该乐曲的性质、思想与情感进行阐述。这一教学法是当前问题驱动导学的具体表现形式,然而许多学生在选择偏好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在分析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不仅要以“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设计,还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课后:问题驱动作业设计
对音乐课而言,知识点的记忆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一些执教经验丰富的教师更愿意将学生的情感延伸作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课后问题设计上,音乐教师往往更乐意让学生学会唱一首歌或鼓励学生创编歌曲。问题驱动理念的提出,使音乐育人理念进一步得到发展,一些思维灵活的音乐教师尝试在音乐课程中进行“问题设计教学”,许多学生因此深受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思维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了使问题驱动理念设计更好地发挥作用,一些教师开始尝试以课后练习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
(一)改编与分享
课后复习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反思教学活动得失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于音乐问题探究的热情更胜以往。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相对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以音乐课时安排为主的周期性改编或好曲分享,降低学生课后探究的频率,延长学生问题设计的周期,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避免增加学生课下的学习压力。
(二)录音与编舞
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多数教师都会采取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以问题驱动导学时,教师可在课后作业中进行问题设计,即留下与本单元知识点衔接的“延伸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保持自主探究的状态。如很多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将读后感或听后感作为一种及时且有效的课后问题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知识的思考与学习。也有教师采取比较新颖的问题设计,例如让学生回家后录音唱歌、为歌曲编舞等。教师适当调整策略,才能使音乐教学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教师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时段出发,結合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实践的具体做法,以问题驱动教学中的个性化问题设计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严格遵循“导”和“问”的宗旨设计学案,就能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推动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宝端.以“问”促教,以“理”导学——基于问题驱动的说理课堂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9(9).
[2]唐棠. “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教学研究——以高中必修Ⅰ“元素化学”教学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罗春华.“问题驱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审计案例”课程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7).
[4]沈玉红.问题驱动型导学案引领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初探——以“原电池”课堂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10).
[5]孙东霞.导学案设计引起师生思维深入碰撞的问题驱动阅读教学——以两次《陈情表》的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6).
[6]凌翔.“问题驱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神的一滴”教学设计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6).
[7]李扬.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导学案设计与实施——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D].首都师范大学,2014.
[8]严瑞芳.问题驱动导学模式探析——《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