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过程性写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9-09-10肖梅钦
肖梅钦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本文从过程性写作的背景、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在过程性写作中培养写作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通过写作过程的各个步骤和措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写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核心素养成了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如何在写作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一直是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教师可以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运用“过程性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过程性写作的背景
英语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技能实践活动,即作者将单词、词块、句子和段落等元素组合成有机结合的文章结构,向读者传递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等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英语写作也追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提出“人本主义”的教育话题,提倡学习过程以人为中心,在肯定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并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后来逐渐发展为“过程性为本”的写作教学法(process-based-writing),此理念更加關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和方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而不是按照既定模式:拟定题目—学生习作—教师批改进行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能力、小组合作、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
二、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自己学校部分班级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3%的学生不害怕写英语作文;25%的学生表示颇感头痛,无法把作文写得很好;62%的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知从何下手。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可见中学生的英语写作问题是多么的严重。
1.思想上不够重视
教师普遍不重视英语作文教学,认为学生平时学习了就会写作。教师即使布置写作任务,也是拟定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最后交上来由教师批阅,这样会使大部分不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抄袭应付了事。
2.写作教学观念陈旧,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写作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喜欢用结果性写作教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结果性写作法就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拟定的题目或材料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并上交教师批阅。教师的面批意味着一次写作活动的结束,评价也十分简单(一般只有日期,对错误很少订正)。
3.缺乏有效写作方法与策略的指导
写作课被教师当作课堂教学的课外作业,教师很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学法和策略的指导,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十分低下,更谈不上综合素养的养成。
三、过程性写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措施
1.精心做好过程性写作的准备工作
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前做好一系列工作,为写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周密而细致的安排,也就是说写作过程的每一步和细节都要为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考虑。笔者认为,在英语写作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写作输入工作。
(1)储备词汇,扎实写作基础。词汇是英语写作最基本的元素,是写作必备的交际工具。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词汇的储备量,当输入足够的词汇量时学生就能够根据写作需要输出词汇。词汇学习比较枯燥无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方法进行教学,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创设真实、合理的语言情境,将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体验过的、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写作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两两对话、角色表演、日常报告等教学活动,为写作做好语言输出的准备。
(3)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写作思维。教材内容是写作的载体,教师应结合日常教学的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仁爱版英语教材把单元话题分为四个部分:section A和B为听说课,section C和D为阅读语篇。听说课主要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兼顾词汇和语法项目的学习和运用;阅读语篇提供了不同体裁的篇章,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能力,同时,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和指导。
2.细心指导写作过程,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有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特别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就是学生用英语做事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过程性写作,使他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能通过接触、感知、操练、语言运用等培养写作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1)聚焦语言形式,培养学习能力。聚焦语言形式,就是培养学生懂得遣词、造句、组段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聚焦语言形式的内容指:措辞、句子写作和段落写作。例如,在教学How to be a greener person时,首先,教师教导学生充分收集单元话题中已经学过的有关环保人士的重要词汇和句子。词汇:protect the environment, plant more trees, reduce the waste, reuse plastic bags, recycle waste paper and soft drink cans等。句子:You ought to shut off the electricity when you leave a room. you had better walk or ride a bike instead of taking a bus等。使学生懂得如何把词汇写成句子,并恰当运用句子。其次,指导学生运用表示顺序的副词、转折词和总结词等,如first, second, but, however, in a word. 用这些词把所写的句子连接成段落。最后,谋篇布局组成一篇文章,运用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句组成一篇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始终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获取及处理信息等思维为主,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写作意识。在写作探究合作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解决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使他们懂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形成语言学习能力。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以How to use smart phones correctly为主题的书面表达,这是以学生学过的九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3 Section C阅读语篇为背景的题目,要求学生仿写一篇100字如何使用手机的作文。教师在本课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写作。首先,教师让学生先阅读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语篇后,布置任务让学生探讨使用手机的优点和缺點,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词汇,懂得运用词块、句型并展开小组讨论,把谈论过程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词汇、句子和结果记录下来。其次,指导学生使用连词、转折词和总括词等逻辑用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其尝试写出自己对使用手机的想法。教师可以深入各小组进行写作指导,解答学生质疑的问题。最后,给学生10到15分钟时间进行写作。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写作是过程性写作重要的渠道,也是学生形成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
(3)采用多样化写作方式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过程性写作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过程,既可以是课堂的教学过程,又可以是课外的拓展和延伸的过程。教师也可以按单元话题分类或与课堂教学同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①背诵课文精彩佳句、佳段、谚语、名人名言和段落,以提高学生写作意识和陶冶情操;②看图写话,旨在训练学生观察、思维和写句子的能力;③根据情景写句子,这种写句子主要训练学生功能用语输出和内化的能力;④欣赏文章与仿写,提高文化意识。欣赏文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其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培养其爱国情怀;⑤坚持写日记。坚持写日记既可以锻炼学生日常写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用心做好过程性写作的评价
写作评价是学生写作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写作评价可以采用教师批阅、写作展示评价、学生反思等,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修改等多种形式。在过程性写作中,融入教学评价更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更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认识自我,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过程性写作中,用心做好每个过程的习作评价,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写作过程,培养学生写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形成健康的品格,从而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过程性写作教学方面要敢于大胆探索和求新,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教师应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实用和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