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2019-09-10岳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作用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赋予音乐以生命,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感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但是,音乐的节奏感还是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中需要注重节奏的训练。为了探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而后提出了几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最后对教师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作用;节奏训练;方法

1. 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1.1 节奏是音乐的三要素之一

音乐的三要素为旋律、和声与节奏。节奏的定义是这样的,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就叫节奏。节奏作为音乐的三要素,是音乐的骨架,因此,没有节奏不成音乐。可见,节奏在音乐中是非常重要,无可替代,不可缺少。

1.2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音乐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节奏,重复就是节奏,而人类喜欢重复,喜欢规律。通俗一点来讲,节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可以带动身体细胞跳动的神秘存在,人们常常在听到音乐时,身体内部和心里上会随着节奏而“律动”,感受音乐的动感,节奏是很感染人的,是直戳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因此,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2. 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节奏是音乐赋予生命的要素,是音乐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具有独立表现某种情绪的功能。节奏使音乐变得有生命力,没有节奏,音乐是无法表现其活力的,对于高校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掌握好音乐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因为节奏是音乐的三要素之一,还因为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不成音乐。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好节奏的训练,以下提出了几种节奏训练的方法,希望对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有所帮助。

2.1 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乐·奥尔夫说:“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是的,最原始的音乐就是人们的呼喊加上肢体的动作,通常是为了表达情感,在原始,音乐是由人们简单的敲击构成的,通常是拿一个木棍在一个东西上敲,后来演变为现在的敲锣打鼓等,在原始,将节奏用肢体表现出来的较为形象的是踢踏舞,可见,音乐来自动作。前不久,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视频在网络上疯狂转载,原因是它将音乐以一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深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视频中,学生就是用手和书拍打课桌发出伴随音乐的节奏,听起来就很有感觉,很多人评论说“耳朵怀孕了”,可见,动作来自音乐。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可以用肢体语言进行,通过肢体语言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将节奏以一种有形的形式展现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另一方面,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具体操作,高校音乐教师可以用一个肢体动作代表一种音符,从简单易操作的音乐开始,让学生慢慢体会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2.2 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的节奏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也可以说有节奏的语言就是音乐,音乐种类繁多,说唱就是最简单的一种有节奏的语言,但说唱不仅限于此,还需要押韵。人类的语言本身包含着生动、丰富而微妙的节奏。高校音乐节奏训练教学中可以利用语言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音乐的节奏训练。训练时,可以从简单的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入手,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说唱。节奏感是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练习和体会的,训练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多进行自我语言节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节奏的语言朗诵进行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节奏,以免学生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语言节奏练习中自行加入肢体语言,这样的节奏练习的效果会更好。

2.3 运用生活中的原形音响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源于生活,很多音乐的节奏源自于大自然中的节奏,所以有这样形容音乐的,或高山流水,或曲转悠扬,比如水的滴答声,又例如《琵琶行》中,诗人白居易对音乐节奏的描写大多比喻成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还有生活中闹铃的声音(音乐)一般取自于大自然的声音,例如鸟叫声、水流声等。因此,高校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原形音响来进行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源于自然和生活,体会到音乐的亲近,这样不仅让有利于学生养成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音乐节奏的习惯,还能够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节奏并产生创作音乐的灵感,这是弥足珍贵的。

2.4 运用速度的变化进行节奏的训练

节奏是乐音在运动中短变化与较重变化的组织形式,因此,节奏的训练需要与速度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节奏训练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通常我们说的“快节奏”和“慢”节奏就是指节奏的速度,节奏之所以有很多就取决于它的速度的不同,学生想要掌握音乐的节奏,就需要掌握不同速度的节奏。具体操作上,高校教师在音乐节奏训练时,可以采用“最简单的节奏型拍子,拍号不变、速度加快一倍。”的训练方式,在学生掌握均衡速度变换下的练习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均衡速度变换的节奏训练,在此基礎上,可以增加拍子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同样的速度变换,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各种速度下的音乐节奏,提高学生节奏的感知能力。

之所以训练学生的速度,是因为节奏的本质就是拍子的速度,速度不同节奏就不同,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的本质,学生自己可以变换拍子的速度,得到不同的节奏效果,这样的训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日后在音乐上的发展也有所启迪。

2.5 运用节奏时值读法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时值读法是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左尔坦提倡的节奏训练方法。节奏时值读法的精髓在于节奏的可读性。高校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敲打鼓、拉弦等动作,锻炼学生用生活中的元素表达节奏的能力。既然节奏时值读法训练,那么强调的是节奏的可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节奏的自我创造,可以以一种节奏接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创造节奏的动力,增强学生节奏训练的参与度。以一种即兴的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节奏训练的效果。

2.6 唱旋律、诵歌词、打节奏三结合进行节奏训练

归根结底,节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节奏感,例如演奏或演唱歌曲时的节奏感,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从歌曲或者旋律中很好地感知节奏,学生具备了这个能力,才能将一首歌曲的节奏感染力表达出来,才能赋予歌曲灵魂。因此,节奏的训练离不开歌曲或者旋律,训练时,老师可以唱旋律,让学生跟着旋律边诵歌词边打节奏,还可以部分学生唱旋律,部分学生诵歌词和打节奏。以厦门六中合唱团演绎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为例,就很好的诠释了唱旋律、诵歌词、打节奏三结合,因此,表现出现的歌曲颇有节奏感,充分表现出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很有感染力。老师可以以此为例,对学生进行综合节奏训练。

3. 结束语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对学生学习音乐至关重要。以上分析了几种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但不仅限于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课经验创新训练方法。教师需要注意的主要是以下几点:一、创新。不仅要创新方法,还需要创新内容,老旧的方法虽然经过前人的验证是有效的,但是时代在发展和进步,背景不同,方法在现在就不一定完全适用;另外,内容上,教师在训练时,旋律和歌曲的选择上也要“时尚”,要尽量选择当下流行的或者经典歌曲,这样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由简到繁。三、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实践。节奏的训练一方面在于老师,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练习和体会,节奏无处不在,需要学生多加体会,节奏感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但是经过训练是可以后天加强的,教师需要让学生自己多加练习和体会,才能逐渐增强自身的节奏感。节奏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教授时耐心,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要注重学生的音乐节奏的基础学习,根据学生本身的音乐节奏感,适当地调整教学课程,训练时强调学生要自己对音乐节奏的积累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探索视唱练耳课中的即兴音乐活动[D]. 李鹤.中央音乐学院 2010

[2]爵士乐素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选用[D]. 黄烁.西安音乐学院 2016

[3]谈实际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D]. 王丁丁.中央音乐学院 2007

[4]视唱练耳教学中多元风格训练的探讨[D]. 王晓伦.中央音乐学院 2012

[5]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D]. 张东东.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將流行音乐元素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的探究[D]. 何正阳.西安音乐学院 2014

[7]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其在上海音乐学院(1966年前)的发展[D]. 刘斌.上海音乐学院 2008

[8]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研究[D]. 宋晶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1

作者简介:岳巍(1983— )女,汉族,河南中牟人,硕士,现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作用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
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
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