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小镇分类建设与发展方向研究
2019-09-10王哲涛常娟
王哲涛 常娟
关键词:体育特色小镇;分类建设;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已成为我国发展体育旅游业的主要内容之一。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种体育业和旅游业跨界融合的新模式,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响应供给侧改革的一次创新实践,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由于我国建造体育特色小镇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理论以及发展方向并没有得到更为深入地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从体育小镇已有的定义出发,对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以期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一、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并不统一。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指出:“特色小镇是指城乡地域中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优势独特、经济规模较大、建筑特色明显、地域特征突出、历史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的乡镇。”结合相关文献,笔者认为:特色小镇是能够塑造优越地域特色,能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土地集约使用以及资金合理流动,有利于形成地方政府和人民双赢的乡镇。因此,体育特色小镇是指收入主要依靠以体育产业为主导的集聚产业,以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文化或民族民间民俗傳统体育文化为引领,打造有体育文化特色的小镇。
二、体育特色小镇国内外成功经验
(一)国外成功经验
1.多元开发当地独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以新西兰皇后镇为例,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小镇被南阿尔卑斯山所环绕,也。该小镇四季分明,在不同季节打造了不同的探险活动,其中包括冬季的雪上运动、夏季的喷射快艇和水上漂流等。另外,在旅客体验惊险刺激的户外项目之后,皇后镇还开发了一些深度体验服务,如特色餐饮与住宿等体验项目。因此,小镇的建设前期应该对小镇独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统计,并做出合适的发展规划,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镇特色资源,同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2.完善配套设施发展
采用“主导产业+多元化模式”,向体验化、消费化等方面延伸。以法国沙木尼为例,尽管当地常住居民只有1.3万人,但每年却要接待几百万游客。因此,该小镇建立了以向导服务、住宿服务、商业服务以及医疗服务为主的四大配套服务体系,从医疗、教育、休闲商业到发展多元化休闲设施。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业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因此在确定了小镇的主导体育产业之后,也要完善配套设施发展,有利于提升体育小镇的知名度。
3.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注重宣传包装
以伦敦的温布尔登为例,其知名度来自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众所周知,温网于1877年创办,是网球四大满贯之一,深受政府、球迷、媒体等关注。在每年实现赛事良性运营的同时,温布尔登小镇通过媒体的转播镜头提升了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另外,温布尔登草地网球博物馆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地网球博物馆,丰富的馆藏,独特的人性化设计,令博物馆成为温网游客的必经之地。因此,体育特色小镇要注意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应该在体育旅游业进行产业链接,实现共赢。
(二)国内实践经验
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浙江省绍兴柯岩酷玩小镇依托柯桥独有的自然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资源,并加入“酷玩”这一崭新的概念,其中包括东方山水风情园、乔波滑雪馆、鉴湖高尔夫球场、天马赛车场、若航直升机场等体育休闲项目,以此打造了一个体育项目全面覆盖的特色小镇。基于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其他省市也在相继出台政策建造体育特色小镇。例如,北京国际足球冰雪小镇,河南嵩皇体育小镇,湖南长沙跳马镇足球小镇以及云南安宁温泉国际网球小镇等等。
目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前景良好,但是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目前尚处于探索开发过程,各个方面建设的机制尚不成熟。因此,在建设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同时,应多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经验,以此打造我国特色体育小镇品牌。
三、体育特色小镇的类型
(一)体育产业类特色小镇
该类型以制造体育用品或体育相关设备为核心,形成以发展研发、销售等方面的纵向产业链和主要以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的横向产业链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聚集区。
湖州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以生产体育用品以及相关体育产业为主,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该类型主要以生产制造为核心功能,以休闲体验为配套功能,依托于大、中城市而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确定好体育产业本身的打造方向,聚集资金、人力资本以及各项技术等要素,并通过挖掘具有发展优势的先天产业资源来确定主产业发展整体方向,形成配套、服务、支撑产业聚集于一体的相对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第二,找准体育产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点,向小镇的消费化、体验化延伸,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体验价值。
(二)体育休闲类特色小镇
该类型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以多样化的、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为特征的体育休闲聚集区。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依托区域内拒马河景区资源,以高端旅游和户外运动为主攻方向,布局居民健身广场、户外运动基地、冰雪运动休闲项目和赛事产业园等,建设中西文化融合、具有山地风情、独具特色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该类型小镇一般依靠旅游景区的核心资源项目结合发展为突破口,强调极具参与性的休闲运动项目为打造重点;并有效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运动能力与体育需求,建设拥有集休闲、娱乐、教育等于一体的项目集聚区。
(三)体育健康类特色小镇
该类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通过体育运动项目来促使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并结合旅游景区、度假村等发展而形成的健康养生特色小镇。
以吉林省梅河口市进化镇为例,该镇以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依托便利交通和优美自然环境,以大健康理念为小镇发展脉络主线,引入养生、养老、体育、娱乐、休闲、旅游等多产业元素,打造集运动休闲、健康疗养、社区养老、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健康运动休闲综合体。其主要涉及具有低运动量、低运动频率、低运动风险等特征的运动项目,面向的对象主要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养生人群、中年亚健康人群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健康硬件配套设施及健康服务。
(四)体育赛事类特色小镇
该类型以具有影响力较大的单项体育赛事为核心,将其拓展为与该体育赛事相关的服务以及休闲体育的体验式活动而形成的体育小镇。
沙市镇位于浏阳市北部捞刀河畔,文化、休闲、旅游是其三大特色产业。沙市具备浓厚的体育氛围、齐全体育设施,曾作为全国城市运动会举办地,举办过沙滩排球、皮划艇等赛事。当地还利用体育赛事组织运营经验以及该地地理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摩托艇、滑水板、花样水上快艇等水上娱乐体育项目。因此体育赛事类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利用优越的条件成功举办好该体育赛事,再通过多元業态对小镇的补充,如建设高标准硬件设施以及高水平服务的软件设施,从而既给现场观众带来极强的赛事观赏性和体验感,为举办方以及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赛后可充分利用场地开展假期体育培训、组织开展主题公益活动、娱乐活动等。
四、构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方向
(一)建立开发体育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开发体育资源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把当地居民的体育需求与当地的自然禀赋结合起来,突出体育特色的地域与人文特色,但很多景区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尚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不仅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来进行规划,并且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服务的建设,例如城市规划,交通等因素。另外,要注意打造有特色的体育资源,方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众所周知,很多的体育自然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构建体育资源开发模式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体育旅游和环保的协同发展,重视生态环境,切勿不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人们应该因地制宜开发独特的体育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资源开发方案,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二)建立体育特色小镇多元治理体系
西方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表明政府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过程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政府需要规避在小镇建设中的角色错位以及在小镇建设中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取向。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多元治理体系,形成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共同治理的统一体。三者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政府主要起到引导和服务保障的职能,在制定政策,规范企业行为,开发体育自然资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企业主要在市场运营等方面履行职责,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弥补政府的不足;社会主体作为该项目的最终受益者,同样也要参与体育特色小镇的治理中,充分行使自身的权利,传达自己的声音和建议,有利于促进体育特色小镇多元治理的开展,打造符合多元主体利益的体育特色小镇。
(三)规范体育特色小镇评价体系
从国外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特色产业的形成、发展并壮大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色小镇的培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规范体育特色小镇评价体系必须在坚持“显性”硬标准的基础上,强化“隐性”软实力。一方面,按照功能定位不同将特色小镇进行分类,结合我国特色小镇规划标准,针对不同分类相应调整考核标准。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强调的不是产业规模,而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能力,将其纳入评价标准,促进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五、小结
体育特色小镇拥有丰富的体育人文资源以及体育产业聚集效应。通过对体育小镇里的产业形态的分类提取,厘清了体育小镇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有效促进体育小镇的建设进入规模化实践阶段。同时能够很好的将体育与文化、旅游、互联网、养生等元素聚集于一体并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发展,也满足了人们旅游的需要,使得体育小镇成为发展体育产业最好载体。
参考文献:
[1]范斌.基于根植性理论视角下的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机制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39(01):84-89.
[2]方春妮,赵清双.论政企合作(PPP)模式下的我国体育特色小镇之创新发展[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01):29-32.
[3]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6):56-62.
[4]陶慧,刘家明,朱鹤,李玏,王磊.基于A-T-R的旅游小城镇分类、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05):52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