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乞巧唱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2019-09-10甘金花

高考·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甘金花

摘 要:西和乞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一中也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因此我们要将乞巧因素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并对乞巧唱词进行鉴赏,另外,还可从七夕节的悲剧因素入手让学生从更深层次解读乞巧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乞巧唱词;渗透高中;语文课堂

一、觀念的渗透

任何传统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我们应剔除糟粕,汲取精华。那么,把乞巧文化的精髓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就成为我们近年来一直探索的校本研究课题之一。下面我就西和乞巧歌词如何融入高中语文课堂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首先要从观念上渗透,让每一个学生明白乞巧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西和乞巧文化之乡的学子应更深入的了解其丰富内蕴,把语文课堂作为渗透乞巧文化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给学生提供感受乞巧文化的渠道,让其在特定的环境中体验乞巧文化。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最终,学生将获得一个灵秀丰满的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环节入手,寻求渗透乞巧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在语文课堂上,随处可见乞巧文化的影子,达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乞巧唱词内容的渗透

要想乞巧因素渗透、融入语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我们还是要迎难而上。

第一,关于巧娘娘容貌的渗透。巧娘娘的容貌是这样的:“线杆鼻子端又端,杏核眼睛像灯盏。窝窝嘴儿一点点,树叶舌头红艳艳。两颗虎牙尖又尖,两个耳朵赛牡丹。”“‘……脖子里围的银项圈,上穿绫罗下穿缎。脚蹬莲花手掌金……”这些内容可以在讲述《林黛玉进贾府》时融入课堂,因为文中有对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还有迎春三姊妹的外貌描写。《红楼梦》是文学经典,乞巧也是民俗文化中的经典,所以完全可以把巧娘娘容貌的描述渗透到《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当中作比较鉴赏。

第二,是赋比兴手法的渗透。乞巧唱词用的最多的就是赋、比、兴的手法,感情炽热的时

候,多以赋吟唱,比如“一炷香,两炷香,我把巧娘娘接进庄。一根线,两根线,我把巧娘娘接进院。一根绳,两根绳,我把巧娘娘接进门。”反复咏唱,迎请巧娘娘。还有巧娘娘外貌和绣工的唱词也用赋最多。

纯粹起兴的唱词,大多在每首唱词的开头引出所咏的对象,如“青杏石头砌花园,巧娘娘她在天边旋”,“地里的苜蓿开蓝花,我请巧娘娘转娘家”等。

大多唱词都是赋、比、兴连用,达到“赋的兴化”,或“兴的赋化”,从而关联意义更强,如:“磨子安在敞河坝,风又刮来雨又下,……看你做的饭,厚得像楼板,切得像牛鞭,下到锅里不动弹,捞到碗里站得端。”这首唱词先用“磨子安在敞河坝”起兴,引起刮风下雨的时候,妻子顶风冒雪为丈夫送饭,可丈夫却用夸张的比喻多角度指斥妻子拙笨。

赋比兴是中国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诗经》里面用得最多、最好,可以在讲授《采薇》《氓》等相关内容时插入乞巧唱词。

第三,方言俗语的渗透。陇南“乞巧歌”中,有大量的方言俗语,带有陇南山乡的泥土味儿,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韵味。比如:“巧娘娘(方言念nia)穿的绣花鞋(hai),天桥那边走着来;……但愿寻个成行(方言,精明能干)的,金钱谁能守到老;牡丹埋在地底下,想要折(方言,摘的意思)它没发芽;石榴子开花叶叶青,女子娃长大成(方言,嫁的意思)给人。”

这些“乞巧歌”里方言生动传神,若换成其他语言形式就显得干瘪、失真,可以在学习《窦娥冤》时渗透。

第四,重章叠句以及韵律的渗透。《迎巧歌》中:“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巧娘娘教我绣一针,一绣桃花满树红。巧娘娘教我绣两针,二绣麦子黄成金。巧娘娘教我绣三针,三绣中秋月亮明。巧娘娘教我绣四针,四绣过年挂红灯……”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出将诗意、情感层层推进的作用。

另外,很多乞巧唱词都是押韵的,比如“一株香,两柱香,我把巧娘娘接进庄。一根线,两根线,我把巧娘娘接进院。一根绳,两根绳,我把巧娘娘接进门……”这可以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杜甫的《登高》等押韵体现较明显的诗歌的学习中渗透进去。

三、悲剧意识的渗透

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写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牛女不能相会,还要整日的“弄机杼”,故内心悲伤,“泣涕如雨”这个故事的悲剧主题就很明显了。

汉代表现婚姻悲剧的民间文学名著还有长诗《孔雀东南飞》,前文同《孔雀东南飞》是产生在相同土壤而各呈异彩的艺术奇葩,在讲述的时候可以把二者联系起来,分析其异同。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多次提到七夕,如:“织女牛郎会七夕”,“……徒悬七夕之针”等都是化用了七夕节与牛女的典故。还有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凤认为日子不好,刘姥姥说“就叫他是巧哥儿”,认为这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在曹雪芹笔下,凡涉及到与七夕有关的人物,如元妃、晴雯、巧姐、林黛玉、史湘云等,个个都是命运坎坷不幸的女子。如今的七夕节虽然是女性狂欢的节日,但织女这位悲剧性的仙女,不能与丈夫孩子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悲剧。因此,在曹雪芹看来,不能白头偕老的,两地分居的,与亲人离的远不能团聚的都是悲剧,比如探春远嫁等,所以认为七夕节是一个不好的日子。

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有写七夕的,如白居易《长恨歌》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还有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首诗里面也都写到了七月七日,也充满强烈的悲剧色彩。

总之,将乞巧唱词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让乞巧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要让乞巧文化在世界各地都能大放异彩。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高中阶段乞巧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8]GHB308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西和民间乞巧唱词集》

[2]《西和乞巧风俗志》p152-153

[3]《兰州学刊》2011年第四期p190-194薛世昌《原生态言说与西和乞巧歌的赋比兴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让语文课堂步入自然自由新境界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