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音乐教学

2019-09-10张红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音乐教学

张红

摘要:笔者认为,音乐学习应是一种最贴近儿童成长、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审美体现。审视当下的音乐课堂,还有很多人和事需要细腻关注和关怀。本文尝试从“儿童立场、学科本位、创新本能”三方面思考构建可能性与可行性,实践音乐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智慧转身。

关键词:儿童立场;音乐教学;学科本位;创新本能

音乐学习应是一种最贴近儿童成长、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审美体现。在音乐教学之中,要基于儿童立场,给予儿童一粒“音乐的种子”,通过创设情境,使得儿童在参与中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和愉悦的享受,让音乐成为他们达善臻美的一种生活方式,伴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如何开展音乐教学

有人说:音乐教学是精彩而复杂的美丽存在,它应该是“教”与“学”双向互动,在兼顾“教”的同时,更该有“学”的思量。课堂里,能让儿童时而静心聆听,时而互动交流,时而动情高歌,这应该就是一种最朴素而又真实的学习“立场”。

直接:对音乐的个性表达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儿童的表现创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也不是空泛地交流出来的,而是儿童通过一定的积累,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音乐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方法的扶持,从“唱”中学“编”,从“仿”中生“创”,搭建好教和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如在教学《对鲜花》歌曲时,當学生会唱后,可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对《对鲜花》曲调进行创编歌词。《对鲜花》是这样描绘鲜花特征的:“我说一个一,你对一个一,什么呢开花在水里,这朵鲜花瞒不了我,呀根哟,菱角开花在水里,呀个呀根哟。”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的编创能力令人惊叹:“什么呢开花像太阳,这朵鲜花瞒不了我,向日葵开花像太阳;什么呢开花吹喇叭,这朵鲜花瞒不了我,牵牛花开吹喇叭;什么呢开花像卷发,这朵鲜花瞒不了我,菊花开花像卷发。”原曲只有四段歌词,可学生们愣是“对歌”对到“十出头”还是不太过瘾,这一堂有趣的音乐课也就这样匆匆而过了。

直觉:对音乐的感性表达 音乐教学的内容本身蕴涵丰富的人文因素,而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为感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需关注的是如何让儿童在有限的时间里扎实有效地吸收内化音乐,感悟歌曲表达的精妙。我们不妨在培养乐感、整体把握、领悟歌曲上下工夫,特别是要在把握歌曲基调上找到突破口。

如在《彩云追月》的教学之中,由感受歌词所表现的意境导入,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了解歌曲相应的情感基调,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然后再学习歌曲去探究词与曲的吻合统一,塑造了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品味音乐的魅力。如歌曲开始的引入句,旋律由低到高的走向,让人想到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歌曲切分节奏的反复运用,给音乐带来了动感。第一乐句云追月音区较高,第二乐句波涛滚滚音区相对较低。这首歌曲是先有曲再填的词,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感悟音乐要素的表现力,用经纬交织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穿行于“词曲”之间,被音乐的神奇魅力深深地吸引,实现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落实。

直入:对音乐的特性表达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和完整性,让音乐学科和其余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由此可见,我们有责任引领儿童去发现这其中的秘密。

如在欣赏《老虎磨牙》时,有位学生的回答很奇特。初听乐曲后,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音乐在讲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该学生大声回答:“就像我家打翻了好多碗。”逗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这时他脸红红的,不知所措地站着。眼看他要受窘,笔者连忙夸奖他:“你想象真独特,老师怎么没有想到,现在听听还真是有点像。”因为这是一首由锣鼓、铜锣、铙钹等演奏的乐曲。然后鼓励他继续聆听音乐。他高兴地坐下。相信,在笔者的鼓励和夸奖下,他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当然,这如何“入”,如何“出”,是需要教师智慧引领的。当超过“度”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归。回归到哪里?音乐本身,我们对音乐的解读不能脱离音乐本身而进行。

音乐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强调一切活动从音乐的“原本性”出发,优化音乐课堂互动策略,通过设计适合儿童的音乐实践活动,把握活动过程之中所动态生成和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全身心投身活动,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使每一位学生收获健康、快乐。

理解音乐本质,活动深入有效 关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则是要使得音乐教育充满趣味性。

如在《放牦牛的小卓玛》教学中,教师首先演唱了两首与歌曲风格相同的藏族歌曲,引领学生走进今天的学习,然后让学生模拟高山放歌,把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抒发出来,掌握歌曲中具有藏族特点的乐句;歌曲学习中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学习歌曲的难点倚音。最后,欣赏着藏族美景,边唱歌边跳着藏族舞蹈,使歌曲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本的细读,把握教学的重点,从儿童的体验、听辨入手,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有明确目的,一步步地深入学习,在丰富、高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学生掌握如何观察、比较、理解、表现音乐,整个过程展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到音乐本体,将知识技能融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重点突出,很有特色,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掌握了藏族歌曲的风格。

关注音乐本位,掌控活动尺度 布鲁姆曾说:“原本性”音乐教育是在音乐教学活动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鼓励和启发儿童自己去不断创造发展的教学的宗旨,儿童在参与体验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表现力。

如笔者在执教四年级的《打麦子号子》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体裁不同的民歌的方法,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等音乐活动中,对比山歌、小调、号子的音乐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了解了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后,先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创设各种劳动场景,老师和儿童合作用说唱的形式来体验这种表现形式。欣赏老师所创作的不同演唱版本的《打麦子号子》,体会不同演唱形式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突出儿童立场,做到融会贯通 美国教育家苏娜开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而“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本主义”的音乐教学理念,突出儿童立场,面向全体儿童,在做中学,学生在游戏式的教学之中始终充满兴趣,将理论的知识由感性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层面,体验音乐从而获得音乐,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如在《友谊的回声》教学中,有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认识强弱力度记号,掌握用声音去表现强弱力度,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在云雾缭绕的大山上,师生一起和大山打招呼。师生交替去扮演原声、回声,在生动形象的音乐情景中,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感受和表现强弱力度记号。

结束语

儿童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灵对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学习,定是一个“物我回响”的交融过程,是丰盈内心的过程,是生命无尽的绽放。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心理世界出发,儿童的学习成长需要掂量轻重、抉择取舍,有为而有所不为,有取而有所不取,切切实实地还“学”于生。为儿童学习提供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参考文献

[1]汪潮.回归本色教学,打造“素色课堂”[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兵.课堂互动的生态化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1(26).

[4]杨波.论音乐教学中的作“茧”现象和破“茧”对策[J].北方音乐,20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音乐教学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