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严欣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小学教学

严欣钰

摘 要:“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同学科以及不同教学模式中,“学习共同体”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应用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问题在于对“学习共同体”概念认识模糊,将其与合作学习画上等号。同时,共同体的运用成果很大程度仍存在于理想化阶段,缺乏实地考察得出的实际成果。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教学、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 “学习共同体”移植到教学领域的时间不长,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领域都在积极运用“学习共同体”这一学习模式。近年来,“学习共同体”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笔者旨在更好地探究“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就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一个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正如佐藤学在其《课程与教师》中所述:“课堂这一场所既非真空的密室,亦非游离于社会的存在。课堂中所发生的任何一种现象都是现代这一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的缩影,是同课堂之外的问题息息相关。”[1]故多数国内外教育家与相关人士对于在课堂中创建学习共同体都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学习共同体模式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2]提出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社会是课堂社会的第三种形式,是靠语言(知识)与信息(伦理)的共同拥有所产生的社会亲和与知性想象力这一纽带,所结成的自觉化的共同体。朱敏敏[3]认为课堂共同体所营造的是一种多元、民主、平等而安全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她认为课堂学习共同体强调个体的参与和集体的合作。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亲密,学生更加依赖于教师。黄锦英等[4]论证了学习共同体形式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他们建议小学课堂改变以往的“秧田式”座位组织形式,改为“U形”座位以达到更好的倾听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她强调课堂不能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是要追求内在的质量和效果。孙琴芬等[5]从核心素养视阈出发,认为课堂中学习共同体具体可以从明确职责与分工;灵活组织与调控;恰当反馈与评价三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小学教学中不同学科具有不同教学模式,所以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也各不相同,不同学科的教师就自己所属专业与学习共同体的结合运用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共同体在不同学科中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徐利广[6]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学习者在共同体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了身份的发展,形成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了个体知识与人性的双重社会性建构。在语文课堂里应利用“话题式”确定学习目标;组建学习组,确定成员的功能任务;提供真实的、多极的、可供理解的学习环境以及及时对学习成果进行返现评价。同为语文教师的王玮[7]认为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应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和学会评价,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推崇知识共享,以特定的学习目标为共同愿景,强调学习是从知识边缘向中心过渡的实践过程。任红娟等人[8]则从“对话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出发,认为将对话教学融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有利于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智慧和情感,从而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而就如何实行,她认为可分为协商学习任务,建立课堂规则,创建对话以及总结反思四个基本环节。对于二者关系她提出对话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支柱,有相同愿景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则赋予了小学语文课堂以生命力。

国外对于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的运用更多地将关注点放置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上,Sewell[9]认为学习共同体对于唤醒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合作关系具有推动作用。Clarke[10]则从实地考察的结论得出结论,认为学习共同体这一模式对于教师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Katz J[11]则从学生多样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共同体做到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不足与展望:

“学习共同体”现已成为当下流行的学习模式之一,其积极作用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其运用过程中,很多人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仍认识不清,容易将其与合作学习画上等号,没有关注到其含义中“学習是从知识边缘向中心过渡的实践过程”这一点,也没有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该模式下,属于学习者和助学者,而并非传授者和接纳者。同时,我们对于“学习共同体”的运用,很大程度还停留在理想化的理论阶段,缺少真正的实施与实地考察,对其成果也只是主观推断,这在未来该模式进行更普遍运用时,可以做到更好的改善。我们应该认真记录其运行效果,对数据进行采集并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学习共同体”达到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2.[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3-146

[3].朱敏敏. 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中小学衔接教育[J]. 课程教学研究, 2012(11):24-27.

[4].黄锦英, 王春菲. 学习共同体组织形式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8(12).

[5]孙琴芬,余春花.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呈现及优化[J].基础教育研究,2018(22):15-16.

[6].徐利广. 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J]. 新课程(中), 2018(4).

[7].王玮. 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中), 2018(5).

[8].任红娟, 李如雪. 基于对话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探究[J]. 学周刊, 2018(4):73-77.

[9].Sewell A. Evoking children's spirituality in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of a learning commun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rens Spirituality, 2009, 14(1):5-16.

[10].Clarke R N . Case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n teacher behaviors at two elementary schools[J]. 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 2009.

[11].Katz J , Porath M . Teaching to diversity : creating compassionate learning communities for divers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011, 26(2):29-41.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小学教学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