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016-06-30梁金贵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中学生培养

梁金贵

【摘 要】 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谈论了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独立的个性。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引言: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情感品质

初中生的情绪活动强烈,且不稳定。针对少年的情绪特点,在授《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看图配音”和“情绪与颜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其次,让学生体验到情绪犹如双刃剑,它有积极与消极作用,继而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再次,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指导学生找到解决情绪问题的办法,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调节情绪;最后,由学生针对自己和同学们提出的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给予解答,交流汇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如结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初二思想品德教材,要求学生知法、守法、护法,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情感。结合初三思想品德教材,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和消极影响,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危机感,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自觉把祖国的前途命运、人类的幸福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2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心理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中心膨胀、叛逆行为、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此时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问题。如在讲授《日新又新我常新》这一框时,首先要求学生从多个方面完成对自我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有缺点、不足是正常的,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其次,同学间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要求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帮助学生学会冷静地分析,客观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最后,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与成长,并关注自己的每一步成长。

3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目前中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意志品质的依赖性问题、果断性问题、冲动性问题、执拗性问题。在讲授《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一框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观看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断,并设置“银行对账单”,使学生对自己的意志品质状况有所了解。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归纳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最后,根据“银行对账单”,写一份个人意志品质的塑造计划,包括塑造目标和手段。这样既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地避免了盲目自卑与自大,又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自己的优良品质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初二思想品德教学中,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朋友的引诱,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中,在讲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自觉抵制一些资本主义不良生活方式的引诱。

4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初中生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方面,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面对挫折,容易表现出失控的,没有目标导向的情绪性行为,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和消极行为会影响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在讲授《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这一课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1)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难免的,所谓“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要使学生认识到个体的心理素质与挫折的关系。(2)要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时,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磨炼,是促进。(3)教育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4)正确对待别人遭遇的挫折。对别人遭遇的挫折要给予关心,帮助其正确解决。(5)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是要有坚强的意志,知难而进,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战胜挫折,获得成功。这是耐挫教育的最高目标。(6)另外,特别要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耐挫教育,这部分学生由于成绩较好,平时受到老师的“偏爱”,同学的“青睐”,很少有挫折,走上社会后,容易产生挫折感。

5 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谈论了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独立的个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教育学生,而且要时刻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白屏.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关芸芸.关于思想品德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韩永辉.论中学德育课教学与学生情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中学生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