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9-10王丽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王丽娟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阐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具有很强的人本精神,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的养成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的背景

自主学习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不仅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指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感悟、分享,还包括教师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考、交流。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思考相关问题,才能够从小养成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觉自己的潜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生感到学习的快乐,让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二、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学习重视知识的获取,以及知识获取的过程,忽视了学习主体心理变化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扬弃。自主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今许多学生对家长和老师依赖比较严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体现。只有积极主动学习才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學生克服心理、生理上的困难,不断坚持,不断努力。自主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外学习实践中,而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法、态度、习惯培养的有效指导上。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但是教师知识本位的观念的存在使其常常忽视学生的存在,因此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探究式教学。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探讨,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刻认识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在交流中感受到学习团队合作带来的乐趣。

(三)有利于学生发觉自身的潜能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所学的内容不多,但是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探究,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够更加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发现自己有做某件事的天赋,这就是一种发觉自身潜能的过程,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老师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敢说、敢问和敢想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身的想法,这有利于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都处在养成的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启蒙阶段,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去学好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难点和疑点。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蕴,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究。老师通过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地思考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主学习是一个优秀习惯养成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受益,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变得更加独立。老师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帮助学生充分地揣摩不同角色的语言、心理和性格特点,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老师通过创设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督促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老师在使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时候,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依旧是知识的传播者,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学习目标,根据该目标,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觉性,大胆去猜测和质疑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通过对这种目标问题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人。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团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获得最终想要的学习效果。学习团队的组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之间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对相关感情和动作神态进行讨论。关于小孩子与德国军官的对话,对其进行揣摩之后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关情感的领悟程度和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说明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学习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对相关语文问题的探讨,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得更为透彻。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团队合作,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语文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自主学习方式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对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对人生积极态度的培养,这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丽红.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3):111112.

[2]汪金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7(2):5656.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