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中多元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9-09-10罗光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运用初中数学课堂

罗光德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以及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日益提高,传统单向传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根本无法与现代化教学相适应,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转变与革新教学策略已经刻不容缓。多元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能发挥出的巨大的价值与作用,增添课堂的生命与活力。对此,本文将从探究型教学、分层化教学、合作式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四方面出发,系统分析初中数学课堂中多元教学策略运用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多元教学策略;运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并转变过去单向传输式的教学倾向,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来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多元化教学策略恰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并不断的转变和革新自身的观念与思想,最终将多元教学策略全面落实和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一、探究型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和倡导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深入到知识生成与发展过程中。

1.注重课堂提问,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避免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过于枯燥和乏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需要注重课堂提问环节,并根据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水平来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选择合适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充分优化课堂提问环节,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欲望,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展开分析、思考与探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调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问题。首先,笔者为学生们简单介绍了本节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待学生们了解了本节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后,笔者再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如下:什么叫全等三角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如何表示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问题提出后,笔者将时间交于学生们进行思考,随着学生们的思考与分析,最终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课堂提问,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将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局限于理论层面上,这样最终导致学生的“眼高手低”。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给予学生们实践操作和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实现手、脑、眼并用,让学生们能够深入到生活和实践活动的之中进行探索和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实现知行合一。

例如,在教授《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们主动加入探究活动中,笔者为学生们组织了课外实践活动。首先,笔者带领学生们来到了校园的操场,并让学生们带好笔记本和笔,然后,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任务,对经过校园的汽车进行统计。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了正确的统计方法。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理解。

二、分层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不同的,如果忽视这些差异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那么只可能导致“差生吃不饱、优生吃不好”问题的出现。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和差异所在,随后再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主要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学生层次来制定分层化教学目标、选择差异化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分层化教学的实施,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例如,在教授《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差异需求,笔者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对学生们进行了分层。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笔者将其划分至A层,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笔者将其划分至B层,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笔者将其划分至C层。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而言,笔者都会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C层学生为例,C层学生们的学习基础较差,所以笔者给予C层学生的任务都是一些巩固基础的任务,从而帮助学生们改善在学习中的问题。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分层化教学,有效满足了学生的差异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作式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合作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改变学生之间的原本的个体竞争关系,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合作式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根据现实学情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其次,教师则需提出问题或者发布任务,以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促使学生围绕问题或者任务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实现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促进。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们的团队配合能力,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合作式教学。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首先,笔者为各组准备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们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任务下发后,学生们立即展开讨论、研究,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经过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后,各组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合作式教学,有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四、信息化教学,加快学生理解速度

随着时代与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也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变,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技能,从而能够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手段,包括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等等,将数学知识以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动态和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知识与形象思维间的联系,加快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速度。

例如,在教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加快学生们的理解速度,笔者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开教学。上课开始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二次函数的图像为学生们进行了直观的展示,然后根据函数图像为学生们分析函数的内容。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信息化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的速度。

总之,多元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改革下转变教学行为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创新性的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探究型教学、分层化教学、合作式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来推动初中数学课堂的转型和升级,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艳.浅议如何实现初中数学多样化高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38.

[2]徐梦雪.注重多样化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灵动多姿[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3):160.

[3]张才元.多元教学方式引导下的高效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3(34):50-51.

猜你喜欢

运用初中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