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数学教学实施中引发的思考

2019-09-10刘兴玲

高考·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引导自学思考

刘兴玲

摘 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重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学习方式,进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对此,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例,着重探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发的思考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数学;教学;思考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源自我国优秀教师李庾南先生,其认为在高效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必定是从浅到深的、表现必定是蓬勃向上的、合作必定是有趣积极的、而结果必定是水到渠成的。而他所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恰恰符合上述特质,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团结合作精神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对此本文接下来将对此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及引发的教学思考展开探究。

1、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构认知

这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第一步骤,目的是为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间,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这不意味着教师要扮演着一个“甩手掌柜”的角色,而是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亦要对学生展开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因为初中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在学习方法模块上的想法及做法不够成熟,若是不对其进行适当的教导和点拨,则他们的独立自学将会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学习效率提升的目标。对此,为了令学生在独立自学过程中更具备目标意识,则教师应当为他们设定一些具有开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做到既保底又不封底,如此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1】。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学习任务:1、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2、请画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猜测他们具有何种性质;3、如何对你刚才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等。由于这三个学习任务的难度是层层递进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查找资料、上网搜集信息以及求助他人等学习方式展开探究,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从已获得知识基础着手,进行观察、思考、记忆和操作等学习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促使学生在群体议论中激发思维

为了提升学生群体议论的学习效率,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出合适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议论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为之后的群体议论奠定良好基础。而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适合的、有效的?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情感资源,例如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富有哲理性的数学生活事例,以及带有激励作用的数学名家事迹等【2】。随后,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继而有效唤醒学生内心潜存的合作情感与参与兴趣,进而促进群体议论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例如,在关于“相似形”数学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出一个生活情境:“早上十点,实验小学准备测量跑道上旗杆的长度,他们事先测得了小明的实际高度1.6米,而他在太阳照射下影子高度为四米,旗杆影子高度为18米,问旗杆有多高?”由于旗杆、太阳、及影子等物体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事物,并且他们也具有青春期孩子都特有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再加上適当的语言引导,则学生都会进一步激发出自身的探究欲望和谈论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5-7人的群体讨论活动,在5分钟谈论过程中形成一致的答案,之后在进行分享。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会很容易将问题与相似比、比例等数学概念结合起来展开探究,从而在群体议论中形成对“相似比”具体而全面地认知,有效锻炼了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

3、促使学生在教师点拨中完成升华

在经过前面的独立学习环节、群体议论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攒下许多学习上的问题,所以这时候便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及指导,为学生解答疑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启发和激励等行为指导,这是因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人物,若是直接把答案告知学生,则便会切断学生的探究思维,也令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因此,循循善诱的启发指导、润物无声的情感激励,更容易令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强化自身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因此,在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思考、亦或是群体议论环节中,教师都应当尽可能实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当他们的学习思路陷入僵局、或者是讨论活动偏离主题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其中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展思路,从而完成在数学学科上的升华。

4、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展开教学时,应当协调好独立学习、群体议论、以及点拨指导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准绳,把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教学依据,注重给予学生独立探索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在群体讨论中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最后,引导学生在教师点拨中完成自身思维能力与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兴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引发的思考[J].学周刊,2018,No.374(26):79-80.

[2]崔溢峡.“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666(29):54-55.

[3]汤炳祥.“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推进与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6(8):8-9.

猜你喜欢

引导自学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