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为美术教育注入新鲜养分
2019-09-10殷舒婉
殷舒婉
摘 要: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倡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这对美术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弘扬“工匠精神”除了教师对教学,对学生要精益求精,当好“教书匠”之外,需要让“工匠精神”走进学生当中。要从工匠精神的含义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意将这种精神在学生美术学习中传承下去。
关键词:工匠精神;美术教育;专注
【中图分类号】G 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24-01
学校教育要站在社会思想的前列,教师其实也是一类工匠。他们一生勤勤恳恳,倾其所有心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在教师生涯中,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作为教师,除了自身要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坚持工匠精神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笔者是小学美术教师,笔者思考的课题是,在“工匠精神”指导下,我们该如何将这一精神理念与学生美术教育相结合呢?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1.敬业:认识自己,做好本职
尽管这些年素质教育的呼声一直很高,可是应试教育的阴霾却依旧存在。“分”对于学生而言,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禁锢着人们,一听到就头疼万分,但也摆脱不了。于是乎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甚至是厌恶的情绪。这样与教育的目的相悖,达不到教育相应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成绩,做好自己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传播给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不仅取决于课堂上的顺畅交互,还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启迪我们,学生就像我们的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各不相同。要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闪光之点,又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精进:扎根基础,重视习惯
万丈高楼都是从基础开始搭建的,因而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很有必要。要想打好扎实的基础,首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审美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把习惯教育融入每一堂美术课教学。习惯养成初始,学生行为的反复性会阻挠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欣赏画作和构思画作要从整体入手的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蹲下倾听、及时调整、实践反思。在美术教学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要允许学生犯错,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良习惯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关注美术教学上的细节,注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行为习惯的渗透,要让学生戒骄戒躁,踏实走好每一步。只有扎根基础,形成习惯,儿童才能够不断进步,越走越远。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考虑不周,没有带工具的问题,临时相互借,这样的情况多会让课堂秩序变得混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美术课与带学习工具间的一种行为联系,督促他们养成美术课自觉带学习工具的习惯。笔者在每节课课前,请专门同学检查学习用具携带的情况,对总是按要求携带学习用具的同学进行表扬与奖励,同时进行分组比赛,比哪一组学生携带用具的人数最多、带学习用具最全面,优胜的小组获得奖励。同时改进课堂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间接引导学生体验美术课自备学习用具的重要性。并通过诱导使得这样的习惯内化于心,贴近学生的生活,得以坚持与贯彻,达到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观察、体验、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3.专注:超越自我,胸怀四心
现在的学生,也包括不少成年人的世界十分浮躁不安。科技的进步,快节奏时尚的迅速普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让人们无法轻易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很难有人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而提倡“匠心”,恰恰就是需要专注,长年累月地坚守,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当下我们学生最缺少的。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美术学习中提倡学生专注做某件事,相信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作为教师,笔者把工匠精神中的专注力培养渗透在每一次美术教学当中。课前5分钟,笔者会选择一些传统工艺说给学生们听。比如,传统的锔瓷和金䦅工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种民间手艺。很多学生不懂,明明可以换新的为什么却要把之前破的瓷器补起来。当笔者和他们讲完这一门手艺之后,并带领他们欣赏修补过的瓷器,和他们讲述锔瓷工匠的故事,他们诚心佩服这些匠人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并且还在班级里展开讨论,如何在学习与生活中坚持这样“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以此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摒弃“患得患失”的心理,专注当下。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也不可能创造一流的作品和业绩。所以在每天的日常美术学习中,不仅需要磨砺学生们的技艺,更需要注重锤炼他们的人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所有教师重视与运用。我们要为美术教育注入新鲜养分——“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审美的能力、习惯、德行、情感四要素的提高,才能精进才艺,出现美好的作品,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參考文献
[1]赖秀兰,浅析课程改革中农村小学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文献,2014(3)
[2]张佳春,教育者要有“匠人”精神[J].教育,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