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学生课程资源 提高陶艺教学实效
2015-06-13蔡海燕
蔡海燕
摘 要: 陶艺教学作为美术课的“新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手制作的舞台,回归自然的时间。他们放下了枯燥的书本,离开了狭窄的课堂,让心情在“泥巴”里灿烂。笔者从以兴趣爱好为突破口、以自由想象为诱导、以鼓励赞赏为抓手、以欣赏优秀作品为前提这四个方面论述如何用好学生的课程资源,提高陶艺教学实效,让学生爱上陶艺课。
关键词:课程资源 兴趣 创新 专注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他们的兴趣爱好、表现欲望、受激励后的学习动力等各种情感价值观都属于无形的课程资源。在陶艺课上,美术教师如果能用好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课前触动学生的好奇心,课中满足他们探究求知的需求,课后延伸他们意犹未尽的兴趣,陶艺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兴趣爱好为突破口,让学生享受动手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必须先抓住他们对美术的兴趣。陶艺教育亲近自然,培养美术兴趣,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需要,让学生直接体验成功和快乐。先利用多媒体演绎陶艺发展的历史,传授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技法,学生对这种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玩泥巴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敲、捏、揉、团等动作,把自己的创作智慧和感情融进这些不会说话的泥巴,通过泥、水、火、情的交融,让这些柔软的泥巴变得憨态可掬、有形可感、有趣可爱、有神可笑,这就是陶艺教育的魅力所在。在陶艺课上,对人体感兴趣的学生会塑一个泥娃娃或一尊佛像;喜欢亲近大自然的学生则会造一棵大树或一幢洋房;对动物有感情的学生会捏可爱的小兔子或有趣的小鱼儿……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兴趣,授之以法,用泥塑帮助他们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爱好。课堂气氛极其融洽,同学们相互交流、切磋着陶艺制作,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要求美术教师面对五花八门的泥塑作业,要让学生彼此点评,分享好作品的快乐,学会欣赏好艺术的标准,让每个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民间艺术的朴实美。在陶艺课上,教师常常能发现一些在语数外等学科上不自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对绘画却表现出喜欢,对动手做陶泥更是兴趣盎然、情有独钟。究其原因大概就是这些简单而带有无限遐想的陶艺制作,唤回了学生的天真烂漫的性格和童心无羁的自由。
二、以自由想象为诱导,让学生享受创新的快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陶艺教学上,学生面对一团团平凡普通的黏土,教师只需传授泥塑的方法,学生都能改变这块泥土的模样,通过搓搓、捏捏、刻刻,再揉揉、接接、点点,总能把生活中的竹筐、汽车、茶壶、城堡、鱼骨头、笔筒,变成一件件经过他们思想加工的手工品。从没有生命的泥团到有感情的作品,这种“无中生有”的制作过程总能让他们享受到创新的快乐。一块没有生命、黯然失色的泥土,在这些稚嫩的小手下变成了透着灵气的作品,无不闪烁着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思想火花。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课上的陶艺教育最能激发学生的创意,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让这种创新的火花在美术课上闪烁出来,在陶艺课堂上,教师不需给学生框框条条的束缚,不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标准要求,只要他们对着一块泥土进行思考,用双手改变这块泥土的模样,塑造形象,倾注感情,有创造的过程能体现创作灵感,那这就是一件好作品。这种自由为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尽情发挥、尽情想象。以笔者去年指导本班学生参加全市中学生陶艺比赛为例,五位平时绘画表现平平、顽皮好动的学生,居然获得全市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这结果令笔者有些意外,事后回想在陶艺课上的表现发现他们偏爱陶艺,平时塑造的作业就与众不同,爱打破常规,喜欢奇思妙想。最终,他们用灵巧双手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大奖。
三、以鼓励赞赏为抓手,培养学生的专注品质
在农村长大的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幼童时蹲在地上玩泥巴,在沙滩上造房屋,在水沟边建拦河大坝,玩得忘记上学被老师批评,玩得衣衫不整被父母责骂,可是一放学又会玩得忘记回家。试着把这种动手玩泥巴的喜好和专注延伸到美术课堂,陶艺教学就是美术教师培养学生专注品质的最好方法。
在陶艺课上,学生掌握了塑造陶艺的基本方法,他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埋头制作,当他们举着脏兮兮的小手,托着质朴憨厚的泥塑作品,仰着沾满泥巴的小花脸,脸上满是炫耀着成功的喜悦。这种纯真的感情,是孩子们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教师借助泥塑对学生实现陶艺教学美育功能的最好时机。捏坏了,教师教他们从构图开始,给他们不气馁的勇气;塑得不好,教他们从观察雕塑对象的神态开始,让他们学会细心观察;以后造好作为展品给大家观摩,让他们享受泥塑成功的喜悦。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歪瓜裂枣没关系,塌鼻子、小眼睛也无妨,像与不像不是评判成败的唯一标准,参与动手才是最重要的。
专注是学生有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在陶艺课上,教师如果以鼓励、赞赏为抓手,培养出学生聚精会神的专注品质,学习成效也就大大提高。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遇到困难很少能沉得住气,很少能抗得住失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这种专注的品格。在陶艺课上,当一块块泥土带着乡野气息摆放在他们眼前,激发他们“玩泥巴”的童年乐趣,让他们静下心,端坐在板凳上,屏住呼吸构思画面,小心翼翼地搭建内容,把自己的智慧用泥塑表现出来。在笔者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那些擅长泥塑的孩子,当他们用双手把握着陶泥,塑造出美的节奏、美的比例和美的重心的时候,总是最专注的;当他们不论各种喧嚣和诱惑,倾心塑造一件陶艺时,总是最有耐心的。
四、以欣赏优秀作品为前提,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在动手制作陶艺作品之前,教师适当地寻找一些优秀陶艺作品资料给学生欣赏,在学生心里会烙下一些美丽的影子。学生看多了优秀作品,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便有了一些参考和自己的思考。在创造陶艺形态过程中,学生用双手把握着陶泥,在试探摸索中自然而然地发现美的造型,轻而易举地驾驭并实践塑造美的节奏、比例、重心、对比、调和等美的法则,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卿成.课堂教学改革新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长春初中)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