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开花

2019-09-10彭功长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彭功长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这样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词作为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核心素养理念正在深入语文教学之中,成为每位语文老师教育教学的指路明灯。如何才能将诗词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地结合起来,让核心素养之花在古诗词教学中生根绽放?本文以《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为例,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 核心素养 古诗词教学 培养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诗歌的民族,孕育了数不尽的诗人,更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诗词文化。诗词作品一般都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成为滋养我们精神文化的佳品。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了当前很多语文老师所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笔者都十分关注古诗词教学,并结合当前的核心素养理念,积极地进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下面以《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为例,具有谈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巧妙引导中让思维开花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小学阶段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宋词。词源于诗,但又不同于诗,这些文学常识类的知识,如果对其进行深入讲解就超出了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不讲学生又会心生疑惑,甚至混淆了诗与词的概念。因此,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将诗与词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如:先出示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让学生诵读。接着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6课也是写村居的,题目叫《清平乐·村居》。让我们来比较一下高鼎的《村居》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学生们交流讨论后,教师加以归纳和引导:(1)题目上不同——引导学生认识词牌名;(2)句式上不同——简介词又叫长短句,不同于诗句;(3)段落上不同——了解词分为上下阙。原本一个很难讲清楚的问题,就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比较、老师适当的引导,就巧妙地解决了。

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自己学会归纳和概括,然后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在古诗词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文学现象,体会语言之美,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认识、感悟和体验,要以诗词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在反复吟咏诵读中让语言成长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清新质朴的词作。词人通过对江西农村恬静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以及对一对老年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子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幸福安宁的农村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茅檐”“小溪”“青草”,这些本来在农村司空见惯的事物,被词人放在了同一个画面当中,让人感受到农村环境的秀美。词人着重刻画了一家五口不同的人物特点,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何才能把景美与人美体味出来呢?仅仅靠讲解是不够的,必须要在“读”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会整首词;然后范读引领,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把握好节奏;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着去读,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最后通过男女赛读、分组赛读、指名诵读、齐读、配乐诵读等形式,以读促思。就这样,在反复的吟咏与诵读中,学生自己就能体味出词的语言之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细细品析中让审美与鉴赏生根

这首词中的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词人抓住了农村一个特定环境下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描绘出了一幅有生机、有情趣的春日农村画卷。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词中的景物之美。接着,走近人物,感受翁媪的幸福愉快,大儿、中儿的勤劳,小儿的活泼可爱,并引导学生思考:翁媪的画面让我们联想到了哪些成语?大儿、中儿劳动的场面,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诗句?小儿的天真可爱又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诗句?进而不断丰富学生对诗句的审美体验。最后交流探讨:在辛弃疾的眼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幸福、安宁的画面)。

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审美鉴赏和创造。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多阅读鉴赏优秀诗词作品,进而品味诗词语言艺术,让他们体验到作品中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诗词意境的审美想象,让他们感受到诗词的思想魅力,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感受汉语、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诗词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情感美中,学会自己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学会分析诗词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学会发现和鉴别,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评价认识;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在拓展體会中让文化传承与理解萌芽

这首词中,词人通过对农村秀丽景色的描写和对一家五口人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表现了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这些情感,学生真正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遭受主和派排斥与打击后,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在农村时所写的。辛弃疾一生主张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希望人民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眼前所看到的正是他心中追求的理想生活,更加激起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在教学中,我先抓住“醉”这个词,让学生体会到翁媪的幸福之“醉”,再感受作者的向往之“醉”。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学生对作者以及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深深地感受到作者那强烈的爱国、报国情怀,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的载体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就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于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弘扬、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增强他们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学会理解、包容和借鉴其他民族、其他区域、其他国家的文化,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努力吸收各种优秀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文化现象,指导他们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时,要对他们渗透积极的文化自觉性,启发他们对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个人与国家命运与共的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优秀的古诗词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爱上传统文化,发展与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花在古诗词教学中生根、发芽、成长,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美好境界,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