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2019-09-10徐茵赵姣雷翠玉李俊凯

高教学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实验员双一流一流

徐茵 赵姣 雷翠玉 李俊凯

摘  要:“双一流”建设是当今各高校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它的提出尤其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在“双一流”建设热潮的背景下,文章对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几点分析,并从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教学考核制度、实验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从而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8-0138-03

Abstract: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of today's college builders, Its proposal has creat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niversit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boo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 regional university,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cep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regional university, and promote the pace of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regional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一、概述

“雙一流”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简称[1],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双一流”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并成为各大高校竞相追逐的宠儿,全国各高校都围绕“双一流”申报建设,主动响应、积极谋划。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奠定了“双一流”在当今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不仅教育部出台了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名单,而且各省也正在陆续出台围绕地方高校如何建设国内“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方案。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够充分展现高校全方位多元化的办学水平。然而地方高校由于重视程度、资金投入以及实验学时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在实验教学方面改革不够深入,即使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被诸多因素限制而大打折扣。在现今“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对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做贡献。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地方高教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目前,大多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实验教学理念滞后的现象,理念过时、内容老套、方法单一, 考核方式欠妥等往往成为很多学校的通病[2]。此外,由于当前地方高校为了加快发展,往往把主要资源投入到课题研究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普遍存在,实验教学经费往往成为被削减的对象[3-4],再加上实验课时安排不足,有些必要的实验教学环节由于仪器设备和时间的限制被取消,且实验小组人数安排过多,无法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种种因素导致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严重限制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实验教学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以灌输性教育为主和验证理论知识的辅助手段。

学生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而实验教学则是这一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果实验教学无法和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那么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也将会受到影响,学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度也将会随之下降。实验教学往往是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窗口,如果这一重要环节受到忽视,将会对学生的求知欲造成影响,不利于高校科研产出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如果地方高校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那“双一流”建设恐怕只是一纸空谈。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双一流”建设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所审议通过的《方案》中,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五项基本任务和五项改革措施,在五项基本任务中,培养创新性人才位列其中,而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能够为创新型和一流人才的培养助力并提供有效渠道。实验教学一方面是对理论知识起到验证作用,能够巩固和强化学生在理论课上所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水平与专业操作技能的主要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学生可以在实验动手操作中发掘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中未掌握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开展较深层次的专业研究,增强其对专业的了解,提高研究兴趣,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成为理论向实践过渡的桥梁,因此,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5],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然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仍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运行,内容和形式陈旧,没有跟上高等教育和时代的发展,无法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地方高校若要紧跟“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必须深化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的理念,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力争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三)实验员队伍构成的逐渐转变对实验教学提出新要求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存在较大误解,认为实验室工作就是保管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实验教学所需药品和物品,保持实验室清洁,无需高学历,很多年长实验员甚至只有中专文凭,实验员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国内一流高校,学历与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严重降低了实验教学水平。由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许多地方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6],现今地方高校实验员队伍水平已显著提高,具备硕士学历已成为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引进实验员的必备条件,有的地方高校甚至大力引进具有博士學历的实验教师,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善,业务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7]。以长江大学农学院为例,2016年,学院本科及以下学历实验员比例达到64.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实验员屈指可数。近两年来,学院大力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实验员,到目前为止,具有博士学历的实验员比例为27.3%,且有1名实验员已取得高级实验师职称;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实验员比例达到81.8%,彻底改变和提升了学院实验员学历结构层次。

随着各省“双一流”建设逐步推进,现今的地方高校以及逐步认识到实验员的工作已绝非是准备实验课、管理仪器设备和打扫实验室这些简单琐碎的事情,实验员应该逐渐承担起实验教学的任务,并且作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实验员应该为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新实验提供思路与方案,提高其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从辅助实验教学的角色逐步转变为主导实验教学。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改革,从而满足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应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不应存在主辅之分[8]。而当今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验教学都是依附在理论课而产生的,这种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无论是实验内容安排、课时分配,还是资金投入和管理上都无不服从于理论教学的需要[9],从而导致在对待实验课上老师应付差事,学生不够重视的局面,不利于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观念,不能仅仅总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具体行动上把实验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可以增加实验人员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提升实验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与业务水平,地方高校也需要对其职业发展与职称评定给予理论课教师同等的支持与重视,并且可适当提高实验教学的工作量以激励任课教师,让实验人员切实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各院系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调动广大教师重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加强对实验教学环节的监督力度,其宗旨是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的影响力,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10]。

(二)增强实验课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建立开放性的教学实验室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验课结构都是验证性实验数量占绝对优势,少数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辅的模式,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高校教学模式的日益革新,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增设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实验,大幅度提高其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并且应整合教学实验内容,将分散和单元化的实验加以精炼、融合,减少重复的实验项目,促进相近专业实验内容的有机结合,以增强教学实验的综合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11]。此外,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都是要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因此也要保留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以打牢学生的实验功底。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若是要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性实验室来进行实验教学,开放性的实验室需在时间、空间、仪器设备等方面实行开放,一方面,开放性教学实验室可提高其利用率,从而不会造成教学实验设备的资源浪费,达到合理利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为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减少了学生在平时实验课中对老师的依赖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8]。

(三)规范和科学化实验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学当中的地位,就必须规范和科学化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老师在评定实验教学成绩时,是以实验报告和穿插在理论考试中部分实验理论知识的形式进行考核的,而其中实验报告又占了较大比重,再加上目前验证性实验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实验内容都是长期固定不变,有时实验课没有上完,学生已经将实验报告写出来,并且学生人数多,老师往往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合理,因此很多老师就单纯地以实验报告和理论考试来评定和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进行一个合理地评估,新的考核方法必须将学生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集中在创新上来,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建立起促进学生能动性的新型考核机制。考核内容不能单纯地以实验报告为主,应逐步转向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把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动手能力贯穿于考核之中,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上。实验考核可以把笔试、操作性考核和平时表现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且要提高操作性考核和平时表现成绩的比重。平时表现主要包含考勤、是否爱护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以及实验完毕后是否整理好实验台等方面[12];操作性考核任务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均可,在实验操作的考核中,可根据误操作次数、完成时间、实验线路的正确性、实验步骤的完整性等进行综合评分。

(四)打破实验教学固化模式,全方位开展学生评价体制

目前地方高校的实验教学一般是依托在理论教学上产生的附属品,教学内容一般具有固定性和延续性,学校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模式,实行在时间上、实验内容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问题以及创新探索的机会。并且还可以在教学形式上增设选修实验课,选修实验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在开放实验室完成,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批判性思考、推理和反思,实现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本的转变[13]。学生在必修实验课上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培养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而选修实验的设置则完全是遵循学生对哪一方面实验有兴趣而自主选择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与兴趣,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化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此外,在调整实验教学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全方位开展学生评价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考核不应该是老师单方面评价与考核学生,学生也可以从某些角度对整个教学实验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教学环境,实验仪器设备与药品的准备、任课老师对实验操作的讲解与指导等等,评价结果可作为年度的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之一,这样可以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4]。这种双向的评价体制,可以激励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长足发展。

四、结束语

高水平的科研产出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关键和坚实基础,实验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必要环节,能直接反映出科研水平、办学特色以及办学质量的优劣,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地方高校与国内一流高校的教学水平相差甚远,其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抱着谨慎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在原有的基础和成功的案例中不断汲取经验、摸索创新,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陈旧固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双一流”建设地推进对高校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应该牢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在实验教学上做到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不断探索适合培养创新性人才和促进学科发展的正确的实验教学改革路径,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參考文献:

[1]姜凡,眭依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须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9):3.

[2]田红.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91-93.

[3]缪章艳.透视高校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45-146.

[4]陈贝贝,姜俊,张艺潇.以科研促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9(03):133-134+137.

[5]吴永超.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

[6]李建楠,刘玉峰,李春晖.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01):138-140.

[7]盛英卓,马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管理与提升[J].实验室科学,2017,20(5):206-208.

[8]杨雯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2010.

[9]靳金贵.高校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37-38.

[10]赵颖,林晓东.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6,42(19):236-237.

[11]刘雁红,崔永岩,张千千.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9(3):57-59.

[12]宋守云,徐海刚.浅谈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6):159-160.

[13]杜石厅.“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综合改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

[14]刘丽娜,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81-81.

猜你喜欢

实验员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校实验员队伍建设刍议
浅谈实验员助理制在护理实验室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实验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