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就业为着眼点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9-10宁霁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宁霁

摘 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以济南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关键词: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行业是注重实践与积累的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的管理人员都要求有较强的实践经历,尤其是在酒店一线工作的实践,如前厅、餐饮部、客房部等,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非常合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更快学习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了解这一行业。目前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都在为这个教育模式进行着探讨。

为此,本文拟在改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与酒店企业要求脱节现象,增进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培养面向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合酒店企业要求的管理服务人才。根据以上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提出校企一体,淡校旺企,逐级提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以“三纵三横”为框架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课程一课双师,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等。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凸显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以“酒店行业基础从业素质培养到酒店职业技能训练和管理知识学习再到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人才培养主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业,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一学年: 主要是酒店行业基础从业素质的培养。本阶段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采用酒店认知+校内理论+实训的方式。在校内完成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的操作训练。

学生就业绝不仅仅是毕业那一年的事情,而是要从入学时就要积极引导。开学之初,请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进行入学教育,即专业认知。并且组织学生到酒店企业进行一些常规性的认知性参观(以看为主),让学生初步有一个感性认识,明白今后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酒店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条件是什么。

理论教学主要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学生日后参与实践教学,乃至顶岗,甚至就业的理论基础。实习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第二学年:开始进行酒店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管理知识的学习。本阶段由校内教师与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必要的实训在校内完成。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针对大学生所处的阶段和专业进行职业发展和就业引导,积极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指导学生使用就业信息网,向学生传授应聘技巧,指导毕业学生备好求职信、个人简历等。辅导员还要积极联系校园宣讲会和专场招聘会,根据学生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或岗位。

第三学年: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根据“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要求,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正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效果的阶段,也是学生正是踏入社会,走向职场重要的过渡期。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带队教师和辅导员,定期到用人单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心理疏导、与学生一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受企业文化熏陶,融入酒店企业,为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提供保障。企业导师具体负责教会学生胜任岗位,能够独当一面。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享受酒店企业员工的待遇,有岗位工资和津贴,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的考核以酒店为主,学校的考核为辅进行。这种做法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职业生涯才真正开始。作为老师,并不是工作的终结,而是前期工作的继续。他们的职业将如何发展?从现有实习单位转正?还是重新寻找新的单位?是继续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跳槽或者创业?这些问题都要为学生进行量身打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最佳的参考。

为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以下机制作为保障。

一、加强教学管理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前两年在校学习以学校为主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训课教学,第三年顶岗实习以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习管理,酒店有企业导师、学校有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等相关管理人员,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良性发展。

二、打造“双师型”结构团队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一支朝气蓬勃、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在企业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专兼教师共同管理和监控,互兼互聘,共建共管教学团队。目前,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85%;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高级职称≥30%,中级职称比例≥70%,双师型教师≥70%,兼职教师≥20%。

三、课程体系递进式排序

为确保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按照能力三级递进的培养进程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式排序。

四、大胆尝试教学改革

将大赛标准和行业标准融于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模拟,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班组,同学们分工扮演主管、领班、服务员、客人等角色,从仪容仪表到服务技能,从管理者到基层服务者,同学们积极准备,融入其中,最后再让各小组互评,老师总评的方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按照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四项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的要求,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中餐实训室1个、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1个、前厅实训室1个、形体礼仪实训室1个。与由初步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磋商,签订合作协议,逐步进行深度合作。现在已同上海、山东省内的十余家五星级酒店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同时,在加强与常年合作的企业进一步寻求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并签订了订单班的合作,分别是:索菲特大使班和山东大厦培优班。

六、改革学业评价管理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依据两个标准进行,即校内评价标准和校外评价标准。校内评价标准正在改革传统的以分数高低为主的评判标准,逐步向主要看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等多方面的评判标准。校外评价标准也正在由单一的实习企业给定一个分数,逐步向要求学生在职业界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其主要指标包括专业技术水平、求职能力、职业生存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两者有效结合,最后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成绩。

高职教育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实践技能进一步增強,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拓展,实现了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教师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得到了实践锻炼,为成为“校企合作”标准下的“双师型”教师,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企业解决了员工培训和优秀员工缺乏的问题,为企业吸收和储备了大量优秀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结合的实践有力证明了这种培养方式是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培养出的人才是受企业欢迎的,可以使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四方收益,很多学校、企业纷纷认识到这一点,但具体的实施模式,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到各种操作细节,制定相关措施并不断反馈总结,使得高职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势头。

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职业院校要抓住机会,坚持校企合作,力争实现优势互补,力争办出特色,促进专业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为社会、企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后备人才。

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社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是我们职教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对策研究——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李锦.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04)

[2]校企合作是酒店专业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J]. 刘克军.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11)

[3]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讨——基于高职院校的角度[J]. 张春娥.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3(01)

济南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