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2019-09-10杨露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语文

杨露红

摘 要:提升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是阅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在于充实内心世界,阅读的书籍可以是多样化,广泛化。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大都有阅读的习惯,逐渐形成氛围,那这个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就可以无为而治了。但可惜的是,当下的社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逐渐减少,现状令人堪忧。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与提高

1.案例分析——《她是我的朋友》

师:(学生都读完黑板上的语言之后)你看你们多了不起呀,自己读书,就获得这么多对朋友的理解,这让我想起罗曼罗兰说的一句话,“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同学们,今天时间有限,我们选其中的一篇,在人家的情感世界里,静心去走一趟,在文章中真正的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好吗?《达蒙与皮斯阿司》中的故事,我们这一生也许遇不到,我们就来好好地体会体会,体验体验他们对朋友的理解吧。

师:现在你们细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读一读,画一画,看看,哪些地方对你触动大,选择你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大声读也可以,默读也可以。

生:“无辜”这个词,对我感触很大,皮斯阿司不是真正犯罪,而是被国王无辜打入死牢的……

生:“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这句话对我触动大。

生:“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

生:“但,刑车上的达蒙……”(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感动的地方,并随机请学生说说感受。)

师:同学在谈感受的过程中,我发现你们谈的句子里面都隐藏着“但”这个字,好,我们再把这段话找出来读一下。(生读含“但”的三句话)

师:在什么情况下会用“但”这个字?

生:转折的时候。

生:上面的意思就是没有人肯为朋友坐牢,但是达蒙真心为皮斯阿司坐牢,强调了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师:对,当文章的上面的意思和下面的意思完全相反的时候我们才用“但”,像这样的句式我们着重强调的是——

生:后半部分。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研究这几个句子。联系上文,请你进一步谈谈第一个有“但”的句子的理解。(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生:这句话上面用了一个“但”字,证明为了朋友会去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就从这件事来说,想回家看看母亲,但是没有人为他坐牢,就是这个朋友真的为他坐牢。

师:所以你想突出这个意思。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吧。

生:(读句)……

师:亲爱的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命的感悟,你对朋友一定会理解感悟的更多、更深刻,这两节课的朋友话题感悟只是一个人生思考的开始,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作朋友,选择怎样的朋友等等话题还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去体会。但愿这两节课像一颗健康的种子深深种在你的心灵里,最后开出朋友的真理花朵......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2.1深入教材,感悟人文

阅读教学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课文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文化:人文色彩的“事”—《做什么事最快乐》、《金色的鱼钩》人文关怀的“情”---《秋姑娘的信》、《船长》....人文沉积的“物”一《春笋》、《长城》....有人格魅力的“人”《孔繁森》、《李时珍》....哲学启蒙的“理”《蘑菇该奖给谁》、...它们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现代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教学散文,是语言浸润的情感体悟。学生同课文进行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对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课文就像是戏剧的剧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体验、创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从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其次是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对心灵的震撼。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这需要用心去感悟、体会语言背后的意境,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的人文理念。学生在通读中再现作品的形象时,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2.2采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充满人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可以让学生在语言感悟中弘扬人文理念,通过感悟语言背后的意境,领略其背后的人文意蕴;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文意蕴,再加上良好的诵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能再现作品的形象,使学生与作者、與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还要关注语文课堂的人文交流,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对话,充满爱心的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有着独立个体、人格尊严的人,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对教师而言,上课是对话交流,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的创造,而不单纯是传授;是探索真理,而不单纯是展示结论。

2.3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学生的人文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最微妙的接触。”阅读教学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所以有人说,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师的学识与人格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语文教师还要有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要有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要有“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自如。我们那些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学生正需要这种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即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发育精神,终生受益,不至于在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迷失自我。教师这种言传身教的人文熏陶传递出“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语文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魅力。

结论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学生发展的最根本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对人类、自然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文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对,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薛建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J].教育界,2016.

[2]侯云燕.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新课程·小学,2015.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小学语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