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数分裂"一课的模型构建教学

2019-09-10赖小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2期
关键词:精母细胞概念模型同源

赖小燕

【关键词】  减数分裂 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177-01

减数分裂信息量大,精子的形成过程是微观、动态、连续的变化过程,过程复杂,且概念较多,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习层次,通过分组构建物理模型来设计本节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构建物理模型

(一)让学生在给出的4大4小的染色体模型中,找到一对同源染色体。然后模拟同源染色体复制后的结果,提出并解释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二)分步骤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每一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请代表上黑板展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请同学们构建模型时,注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老师巡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共性问题及时在全班解决)最后,找两个染色体组合方式不同的小的代表上台讲解模型。引导学生对比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进一步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

完整过程:

二、构建概念模型

(一)回归教材,找出减数分裂的概念,梳理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及其特点与结果。分析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之所以减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二)学生独立构建减数分裂过程的概念模型,展示学生的构建成果,共同修正,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减数分裂过程的本质。

三、转化模型理解应用

(一)通过前面构建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学习,构建数学模型。利用课本习题,包括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用曲线来表示,加深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也为做题时的灵活应用提供帮助。

(二)分析细胞图像,能准确判断细胞所属分裂方式、分裂时期以及细胞名称。

通过构建模型突破理解难点,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分享意识,启发学生思维,实行先学后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学生进行了展示,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老师的引导想到了合理的解释,提高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知。实现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自主建构实验模型,分析讨论,形成概念。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模型分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建构物理模型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课题编号:2016*29)的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谭家学.生物柱状图题的导和练[J].新高考,2010(8).

[2]谢德娟.减数分裂教学中模型建构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51)

猜你喜欢

精母细胞概念模型同源
药食同源
——紫 苏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牛生精母细胞/精原干细胞分子标记GFRα-1的验证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有关减数分裂的几点思考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虔诚书画乃同源
甘草对小鼠体外精原细胞分化的影响
Ddx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
数字矿山信息集成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