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

2019-09-10谢桂韩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实践时空观念高中历史

谢桂韩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灵魂和方向,也是当前教育界最关注的热词。历史学科知识都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文章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特点,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实践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被分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维度的内容。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时间关系的观察、分析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脉络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

历史发展实践证明,社会进步不是直线的,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进步中有后退,发展中有矛盾,是历史的常态。历史的复杂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学生时序意识培养,要以时间意识培养为基础。学生在分析和学习历史时,只有有了明确的时间意识,能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去思考,才能对历史的变化与延续、多样与统一、整体与局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历史真相。要想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教师要将历史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要善用时间图表来讲述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帮助学生建立时序意识。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一课教学中,在讲述辛亥革命的作用和意义时,许多学生都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是时代的进步。所以,他们很难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因此,教师可以将辛亥革命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通史这个大背景下,借助时间图表讲述中国论为和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间,在时空范围内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成果最后也被篡夺。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时序观念。

2.借助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时空性是历史的连续性的主要表现,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分割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方式,使学生能够按照时间或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時空观念中,空间观念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地理空间因素为纽带,将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连接起来,去考察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秩序感,帮助学生搭建历史知识结构。地图是展示地理环境和空间位置的重要工具,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必须要发挥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借助极具直观性的地图来叙述历史、解释疑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概念,教师可以借助地图来提出问题:先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甲午战争形势图”,借助地图讲述列强从东南沿海向北方扩张的一整个过程。然后,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填写三次战争后清政府开通的通商口岸,让学生对比分析、共同讨论通商口岸分布的位置特点和地域变化,让学生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形成的原因。这样借助地图和对比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得到有用的历史结论。

3.使用适当的史料培养学生对整体时空的认识

时间和空间,是非常抽象的两个概念,培养学生对时空的观感与认识,是一个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对历史时代、事件等有一个整体影响,形成正确的认识,传统的以语言讲述、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借助多种教学工具、适当的材料来教学,以营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特定历史时空、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有一个直观、生动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将历史史料、图表或思维导图用到历史教学中去,借助有效的教学工具来梳理、构造历史时空,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如在学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人性的复苏》这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文艺复兴,结合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先借助地图和相关的材料,如郑如霖的《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原因》、王小兰《论意大利何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中的一些段落,以空间为基础,分析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文艺复兴发展的基本脉络,结合思维导图,以时间为依据,讲述文艺复兴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征。这样,借助合适的材料去讲述历史知识、历史时空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关联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时间和空间,是我们了解和解释历史的两个重要维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非常重要。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放在特定的时空轴下去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对历史的本质和内在关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渝阳.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李小敏.时空观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3]张静.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构成和培养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培养实践时空观念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