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2019-09-10蒋晓明廖颖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流程教学设计

蒋晓明 廖颖嘉

【关键词】  铝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与评价 教学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170-0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二、学情分析

前阶段的学习中,第二章中学生学习了物质分类的研究方法,學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种重要的反应理论。第三章中学生在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第二节中的钠的重要化合物学习中,已经开始认识到物质的类别通性是学习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认识角度,并且体会了其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化的优越性。

建立在类别通性认识角度的基础上,学生在这一课题中将会了解到“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等几种新的类别通性,对物质类别通性的认识角度有更深的认识。

三、教学与评价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解“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的工艺流程,学习氧化铝、氢氧化铝、氯化铝、偏铝酸钠的性质,形成认识物质性质的物质类别角度,并用于分析和表征化学反应。

(2)通过工艺流程的学习情景,建立以“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为核心的铝元素单质及化合物转化关系,初步了解从微粒角度分析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认识过程。

(3)通过探究工艺流程中由铝盐制备氢氧化铝的试剂选择、设计由偏铝酸盐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等活动,认识解决原型或近变式局部实验任务的思路,感受化学知识在指导生产中的学科价值。

(4)通过联系整个课题的学习情景,通过解决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分析明矾净水的原理等活动任务,认识分析解释真实情景问题的思路,了解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在生活方面的应用,感受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

(二)评价目标

(1)通过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探查并发展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和转化的认识发展水平(具体物质视角、类别物质视角、元素视角),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类别认识角度,诊断学生研究反应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通过表征工艺流程中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学习,通过探讨氢氧化铝具有两性的原因、分析明矾净水的原理等活动中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的水平(宏观物质视角、微粒视角、宏观物质和微粒视角),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能力。

(3)通过解决几个生成于工艺流程的原型或近变式局部实验任务,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物质制备实验任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4)通过联系整个课题学习的“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工艺流程学习情景,以及在不同环节中生成于该情景的问题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习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微视频,了解氧化铝的分别与酸、碱的反应。

实物投影技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学案设计,给出与本课题相关的重要情境信息,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思路和笔记,便于教师设置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以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的工艺流程(也是Al元素转化关系图)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教学与评价思路:

教学环节设计:

(1)第一环节:分解研究流程的片段,学习Al2O3的性质和反应。

【评价任务】探查并发展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类别物质视角。

(2)第二环节:分解研究流程的片段,学习Al(OH)3的性质和反应。

【评价任务】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视角和联系宏观物质与微粒视角。

(3)第三环节:分解研究流程的片段,学习制备Al(OH)3的思路和方法。

【评价任务】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物质制备实验任务的系统水平。

(4)第四环节:分解研究流程的片段,学习由高纯度Al(OH)3电解制金属铝的方法。课堂小结,建构铝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评价任务】发展学生认识物质性质和转化的类别物质视角和元素视角。

(5)第五环节:设置活动任务,形成分析真实情景问题的思路。

【评价任务】诊断并发展学习对化学价值的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六、教学实施后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实施后,通过对课堂上学生探查和反馈,结合相关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反思。

其一,是对教学实施情况的反思。在本课题设计中,某些任务问题还有不太恰当的地方。比如一道“判断下列物质哪些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哪些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练习,本来设想作为学生理解“两性”概念的支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与备课预期不符,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障碍较小,反而从类别视角解决问题更需要支架帮助。另外,还有一些教学手段上的遗憾。比如在学习Al2O3的“两性氧化物”的性质时,用的实验视频而不是演示实验,是考虑到氧化铝可能溶于酸、碱现象不明显。

其二,是对该课题中使用的学习情境的策略建议。在学习上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经多次教学实践,发现“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的工艺流程”情境与学生生活有距离,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不高,如果直接引入情境可能显得比较生硬。因此,使用该情境实施教学时,建议教师在引入该情境时放缓节奏,给学生更多时间代入课堂,还可通过观看微视频、图片等手段引发学生兴趣。另外,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进入情境的快慢有差异。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层次教学班的课堂教学发现,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自主进入情境的能力,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即学生自主完成流程图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进入情境需要教师帮助,更适合课上教师引导完成学习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相佃国,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定位与设计——以高中《化学1》为例[J].化学教育,2015,36(5):26-29.

[2]姜言霞,王磊,支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价值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9):106-112.

[3]王磊等,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及其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以高中《化学1》“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为例[J].化学教育,2015,36(5):15-21.

[4]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12(4):46-5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胡久华,张银屏,基于化学观念的化学1模块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56-62.

猜你喜欢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的思考
语文倡导“低碳课堂”策略浅析
评课寻其理返璞为求真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地理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