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促思
2019-09-10潘淑华
潘淑华
【摘要】 学起于思,学源于疑。提出好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让问题成为学生思考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问题 学生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081-01
一、提问语言导向明确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语言如果能言简词颏,简洁流畅,那么就会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透明感,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机会,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学生收集到的牙膏盒、饼盒等长方体的实物,如何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呢?通过充分让学生观察收集到的事物,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发现两种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学生在对长方体特征进行比较、归纳后,对长方体认识从感性升华到理性。这样的提问既推动教学过程,又不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
二、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和所提的问题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统计》一课中,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包括跑步、游泳、跳绳。课前收集到数据是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这是提问喜欢什么项目的人数最多、不喜欢什么项目的人数最少?这样的问题在统计表里已是一目了然,问题显得苍白无力,也不会调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谈发展到学生的思维。把问题变成,从统计表中喜欢各项目人数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与现实紧密结合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诸如此类问题,学生变的有话可说,思维拓宽,创新意识的到培养,使他们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有利于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在轻松的气氛中领悟到数学的奥秘。
三、优化问题把握尺度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徒劳的、无意义问题,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具体而言,教师所提的问题的难度与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恰当的提高问题的认知水平,将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教师在备课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学生已掌握“2-6乘法口诀”对口决的编排方法、规律已熟悉了,这时的提问就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你能根据5、6乘法口诀的编排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征?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问题将学生置于更高的知识层面上,把学生引领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的提问,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它有传授知识、启迪思维、调控课堂的教学作用;对学生来说,它有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的作用。例如教学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时,我提供给学生:小明做口算题,第一天做了140道,第二天做了70道。?而后激励学生:“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而且好?”学生的兴趣马上给调动起来了,提出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1)第三天比第二天多做30题,三天一共做了多少题?(2)第一天是第二天的几倍?等等。
在一个班里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体发展的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要注意学生候答、理答的时间,提问后应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确定学生独立思考还是讨论后才作答。问题要面向全体,不要一节课下来,就是几个同学和教师在表演。所设的问题要让上、中、下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还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回答,及时的补充、纠正,使问题收到预期的效果。
當然,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创意地进行教学,在多种多样的问题中激活学生的学习。这样,数学课堂才会生机焕发,闪烁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