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

2019-09-09郑建周

关键词:文本解读

郑建周

摘   要:外国短篇小说受其异国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翻译版本、编入教辅材料时的删改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被理解和相应的命题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个别文本甚至出现长期误读和误测的现象。如西班牙作家卡何·塞拉的《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一文,在教学测试中,存在形象和主旨的理解颠倒、结构及写法的拓展混乱等问题。出现这种误读误测的原因可归结为传统“愚偶”的思维定势、健康温和的译本修改、系统科学的知识缺位等。

关键词:外国短篇小说;《求求你们,别开玩笑》;文本解读;教学测试

外国短篇小说因其意涵的丰富性一直受到阅读理解题命题者的青睐,常常出现在各类测试中。这原也无可非议,但这类文本受其异国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翻译版本、编入教辅材料时的删改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被理解和相应的问题拟制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个别文本如西班牙作家卡何·塞拉的《求求你们,别开玩笑》(原文附后),甚至存在长期误读和误测的现象(题目选自《学习报·高中语文人文阅读》2012年第37期)。

一、误区举隅

(一)形象和主旨的理解颠倒

【问题】现实生活中会有卡洛这样的劫匪吗?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形象?

【答案】现实生活中不会有卡洛这样的劫匪,因为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作者为了突出劫匪的愚蠢和人们对付劫匪时的机智,虚构了这一人物,使之更具有典型性,并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启示人们要勇于战胜邪恶。

显然,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但其主旨是所谓的突出劫匪的愚蠢、人们的机智和正义战胜邪恶吗?

对于劫匪卡洛的人物分析,宜从其奇怪的言行入手。文章开篇“就像平常强盗行劫时一样……”中的“像”字很关键,它使后面的“蒙”“提”“冲”“端”“踢”等一连串动作顿时鲜活、滑稽起来。接着是卡洛一番不像强盗的神态——“声音怯生生”“脸红”“跺脚”“感到口渴”“竭力振作”“沮丧”“柔情”;还有他不像强盗的对话——“您听着,别跟我开玩笑啦”“您不但不怕……拿我当笑料……您这位先生……反而从中取乐”;最后是他极不像强盗的恳求眼神——“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一个正常的强盗应该是嗓门粗脸皮厚举止野蛮,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不断称呼对方为“您”,不断在乞求的弱者形象。人们认为他是在“装”,他希望人们“认真对待”,从这些奇怪的细节里我们难道只是感觉到卡洛愚蠢吗?如果作者的目的不是讲卡洛的愚蠢,那他真正的目的又是讲什么?提问至此,这篇小说的意味已慢慢显现。

再看“人们”这一群体的异常举止。写饭馆里人们,最微妙的地方是他们开始注意到卡洛存在的第六段首句——“有几个人终于把视线从维也罗丽的胸部移开……”这里的人们重色轻“敌”到如此地步,难道也是“机智”的表现?和这个细节形成对照的是,当人们充分注意到他时,将他“围了起来,手拉手翩翩起舞,仿佛一群印第安人转着白人跳”,即從忽视到为之疯狂。“人们”除了这两个细节耐人寻味之外,就是不断出现的“笑”,从“一声大笑”到“一阵大笑”,再到笑声犹如“暴风雨”,最后到“大家笑得前俯后仰”,人们通过千姿百态的“笑”对卡洛可谓极尽羞辱之能事。此外,还有不断出现的对卡洛的称谓变化,从“潇洒的强盗”“棒小伙子”“年轻人”到几位太太口里的“宝贝”,也让人领略到人们对他的揶揄、嘲弄。

再对照“卡洛”和“人们”的症候,我们的思考应该是这样的:是什么促使像卡洛这样脆弱的一个年轻人去行劫?是什么让这些顾客如此猥琐、不堪和放纵?从文本表面看行劫的原因似乎是“他们……真是打劫的理想对象”,而实际上背后的推力到底是什么?至此你可能已感受到作者发现社会事件的独到眼光和提出问题的非常能力。当然要真正驾驭这篇文章,还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写作风格等综合元素。

塞拉一直生活在西班牙漫长的佛朗哥法西斯暴政的统治下,当时其国内文学的主流主要是以麻醉人民为目的的所谓“光明文学”[1]。他是冲破这种“歌功颂德”式文学阵线的主要作家。塞拉的写作被认为是“以风格多样,语言精练的散文作品含蓄地描绘了无依无靠的人们”[2]。他是西班牙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因为他的影响才出现了后来的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乍一看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光明文学”(拟题者就是进了这个误区),但细读会发现“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浓郁。这篇小说也特别能体现塞拉在现实主义里渗透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元素的综合写作风格,前述人物各细节的叙写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为主,其中写人们看维也罗丽的胸部(原译为“大奶子”)有自然主义的色彩,同时整体结构的“错位”写法又不乏现代主义的味道。如果再接触一些塞拉的作品,这种通过一个具体的空间来刻画人物的类似写法是其比较常用的写作模型。比如其代表作《蜂房》就是通过一个咖啡馆来写一群人,《老调调》是通过“疯人院”写一个不是疯子的疯子……其中《蜂房》和《求求你们,别开玩笑》都是塞拉比较拿手的对“群体人物”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的写法。到此我们可作这样的归结:是什么促使如此软弱的人去行劫如此“强势”的饭馆?西班牙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无依无靠的卡洛才是真正的受劫者和受虐者。一个弱者有时很难真正走进“人们”的视域。这样这个“饭馆”就有了和“疯人院”“咖啡馆”类似的“社会”象征义,卡洛就成了一个畸零人、一个“第三者”、一匹谁都不会害怕的“狼”(文中《第三者》等乐曲名的互文义)。他不知怎么地就闯入了有钱人的“饭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是个人的愚蠢,还是生活的贫穷、社会的黑暗?联系小说人物的特征,显然作者批判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后者。

然后,我们再来回顾第一问——“现实生活中会有卡洛这样的劫匪吗?”拟题者想通过该题考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第八专题中的“虚构”知识,但如果按照“正义战胜邪恶”的主旨理解,就偏离了这篇文章整体“错位”的虚构特色。何况这样的问题设计要指向“虚构”知识的应答也显得牵强。因此,这道题想考查的和学生实际回答的肯定不在一个点上。若要有效考查该文的主旨,不妨对题干作这样的修改表述:

是什么力量推动卡洛去行劫?请结合小说的人物刻画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样,不但题干的指向变得清晰,而且在具体考查时还能分层展开:对卡洛的分析为一层,其他人物为一层,两者结合为一层,层层深入,分层赋分,最终更好地实现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二)结构及写法的拓展混乱

【问题】本文在结构上主要采用了“延迟”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这种手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答案】“延迟”的手法既可以使故事中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又使情节环环相扣。如劫匪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乐队继续演奏着狐步舞曲”,餐厅中的服务人员也继续招待着顾客,劫匪反倒觉得“脸红”了。当劫匪再次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人们还是故意把他当作老板请来活跃气氛的演员,劫匪因此也慢慢失去了抢劫的勇气,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劫匪身份。这就使一场可怕的抢劫逐渐变成一场滑稽的闹剧。

这里牵涉到一个文章结构上的概念——延迟。延迟在《外国小说欣赏》里是这样描述的:“古典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3]“延迟”富于古典和民间的色彩,它的功能是延迟小说的情节进展,拉开我们与终点的距离。比如我们常见的去寻宝或者救人的民间故事,前面几个或几次总是不能成功,到最后才大功告成,或者到最后仍然一败涂地,引人深思(变式)。显然,用延迟手法来“套”塞拉不乏现代意味的小说的写法要慎之又慎。塞拉的作品阅读起来常显得含蓄、纷繁甚至艰涩难懂,他甚至有刻意避开这种线性叙事去追求一种“悚人”效应的倾向。

这里唯一有延迟形貌的就是卡洛不断出现的话语——“举起手来”,但答案对“举起手来”造成的两次所谓“延迟”的描述过于牵强,它们没有造成延迟所应有的“环环”推进的情节(没有像《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牲畜林》一文那样,每一环都能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新事物)。唯一有辨析意义的“环”就是对卡洛从“只有很少几桌人听到”到“有几个人终于把视线从维也罗丽的胸部移开”的叙写。而后面的故事都是人们在识破卡洛“装”强盗后的欢乐板块。而且答案“劫匪再次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人们还是故意把他当作老板请来活跃气氛的演员……”的说法模糊,“再次”具体是哪次?况且把他当“演员”也只是其中一人的看法而已。

总之,《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一文更像是一个独立的横截面,而不是线性的层级结构。卡洛之前干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强盗也无从得知,这些空白是形成此文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举起手来”的多次出现只是一种语言层面的不断反复而不是结构意义上的“延迟”手法。这篇小说的结构不是妙在“延迟”,而是妙在劫匪和饭馆所有人之间的理解和举止的错位上,错位构成了幽默色彩和喜剧效果。“匪”弱“我”强的错位,“印第安人”和“白人”的错位……可以说角色的一再错位是构成这篇小说艺术价值的主要机制。据此,我们可尝试拟制这样的“结构”问题:

小说经常会安排角色错位的故事,请分析本文“错位”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错位”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真正懂得作者是在讲一个喜剧化的人生悲剧,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导致弱者铤而走险。

二、误区归因

出现上述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误读,其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

(一)传统“愚偶”的思维定势

长期以来我们接触的多是“文以载道”的趋于教化意义的作品(作品里常有英雄或“愚偶”的形象)。这种重内容轻形式的阅读和批评传统,很容易让包括拟题者在内的大多数读者跳入传统“愚偶”的误区。一进入这个思维定势,读者就没法看到前述那些富于意味的细节描写。当然拟题者的误读很可能还建立在坊间不多的对塞拉文章的解读基础上,而其中一些解读同样是值得商榷的,比如《长沙晚报》上作家陈永林对这篇文章的评述:

抢劫场面应该是惊险恐怖的,而此篇小说截然相反,我们听到的是一片笑声,读来轻松,因此不得不赞叹作者的反其道而行之、另辟蹊径的创作手法,作者让一场可怕的抢劫变成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这也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一群被打劫者无视端着机关枪的打劫者的威逼,而是同打劫者开起了玩笑,玩笑让打劫者从“胆怯”到“气恼、吃惊”,然后到“竭力振作”,再到“神情沮丧”,最终打劫者“无奈恳求”,增强了讽刺意味,使读者忍俊不禁。当然现实中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劫匪,作者只是为了突出劫匪的愚蠢和被打劫者的机智,才采取夸张的说法来构思,使之更具有典型性。[4]

种种迹象(加点词)显示拟题者可能就是借鉴了类似此处的解读。这是作家从创作角度作的一次评述,但同样也误入传统“愚偶”的思维定势。这的确是一场闹剧,但这场闹剧不只是“闹”在人们跟打劫者开起了玩笑,还更是“闹”在打劫者的多次恳求——“别开玩笑”。这种特殊的“恳求”反映了深刻的西班牙社会问题。因此,从闹剧“剥离”出来的道理,显然不是这样的民间“愚偶”套路,而是要上升到整体情节的结构性“反讽”层面。这样才能把批判的矛头精准地指向造成这个悲剧的西班牙社会——是它让弱者走投无路。

(二)健康温和的译本修改

《求求你們,别开玩笑》一文,最常见的是倪华迪的译本,但在具体选入各媒介时常会作一些微调。尤其在对小说第六段的处理上,译本的原文为“有几个人终于把视线从维也罗丽的大奶子上移开,扭过头来朝卡洛看去” [5],但只有《外国当代文学》《哲理》等较少的刊物保留了原译,其他刊物“大奶子”多改为“胸部”或“身上”,或干脆就删去这一细节(只剩“有几个人终于扭过头来朝卡洛看去”一句)。其中以改为“胸部”的版本出现频率最高,各大期刊、报纸以及小说集大多是这个版本。

这种健康温和的修改有其微妙之处,但也容易导致阅读者忽略此处的细节。尤其像《学习报·高中语文人文阅读》的“删除”处理更是如此,这样更会使师生分别走向拟、答题的误区。如何正确解读和如何“健康”阅读,两者有时会顾此失彼,进入一个两难选择的困境。因此,拟题者在选择版本,或者在修改、删减原文的时候,一定要审视和顾及文章的关键处,作出周全的考虑。

(三)系统科学的知识缺位

语文知识如何科学厘定一直是个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延迟”作为一种写作手法要不要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系统?以选修还是必修的内容进入?怎样进入?测评时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知识?要不要考这些知识?它们跟高考又如何有机链接?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审视并思考的。

延迟手法在不同文本里有不同的表述,曹文轩在《小说门》里把延迟叫“阻迟”[6],他把“阻迟”这种民间文学常用的手法移到了小说的层面上,但他同时又指出“阻迟”这种手法在小说里的表现是错综复杂的。退而论之,即使我们在《牲畜林》里能欣赏这种“延迟”的魅力,但表现如此复杂的手法进入我们还是以标准化答案评价为主的日常小说测试里显然是有待商榷的。

参考文献:

[1]西宇.西班牙战后短篇小说[J].世界文学,1990(4):5-6.

[2]景云.“疯人院”的悲剧——塞拉及其小说《老调调》[J].理论与创作,1990(3):54.

[3]曹文轩.外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8.

[4]陈永林.《求求你们,别开玩笑》评点[N].长沙晚报·橘洲小小说,2015-12-14(A16).

[5]倪华迪.求求你们,别开玩笑[J].当代外国文学,1990(2):138-139.

[6]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84-387.

附:《求求你们,别开玩笑》原文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

[西班牙]卡何·塞拉

就像平常强盗行劫时一样,卡洛·帕里亚克诺蒙着脸,提一挺机关枪,冲进一家饭馆。饭馆里顾客盈门,都是些有钱人,个个喜气洋洋,打扮得珠光宝气。他们决非冒险好斗之徒,而且都未带武器,真是打劫的理想对象。

卡洛·帕里亚克诺手端机关枪,踢开了门。

“举起手来!”

卡洛·帕里亚克诺的声音,不像人家当强盗头领的,喊出来既不威风,又没有雷鸣般的音量。他的声音怯生生的,低沉而又细弱。只有很少几桌人听得到。乐队继续演奏着《第三个人》这支讨厌的无法哼唱的狐步舞曲。侍者穿梭于饭桌之间,忙着收盘、送菜、开瓶子,脸上堆满了笑。餐厅总管点头哈腰,请每位新到的顾客入座。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自己面罩后的脸红了。

“真是天下奇闻,他们竟不理会我?”他想,“这群蠢驴,难道没见我拿着机关枪?”于是,卡洛·帕里亚克诺使足力气又喊了一声:“举起手来!”

有几个人终于把视线从维也罗丽的胸部移开,扭过头来朝卡洛·帕里亚克诺看去。

“多潇洒的强盗!”有人说了一句,“真是个棒小伙子!”

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自己情绪异常,真是又气恼又吃惊。

“举起手来!我已经说过了。你们没发现我是抢劫的吗?还不明白这是打劫么?再不举手,我可要开枪了!真他妈见鬼!”

从一张桌子旁发出一声大笑:“多逗人的家伙!喂,劫贼,跟我们一道喝一杯吧。服务员,服务员,给这位先生拿杯香槟来!”

卡洛·帕里亚克诺在地上跺了一脚。

“您听着,别跟我开玩笑啦,把手举起来!”

那位先生发出一阵大笑,声音响得连几个街区之外都可以听到。

“得了,年轻人,平静平静吧,不必装出这副样子来!”

“什么这样那样的。我是来打劫的,你们懂吗?我手中有枪,而您不但不怕,不把钱包、首饰放到桌子上,反倒哈哈大笑,拿我当笑料。这位先生,不认真对待此事,反而从中取乐?”

乐队奏完了《第三个人》,又开始演奏《谁害怕凶残的狼》这支进行曲。

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口渴:“举起手来,喂,举起手来!”

“不,年轻人,我不举手。我可不喜欢有人抢我的东西。”

笑声,犹如此山压向彼山的暴风雨,从一张桌子推向另一张桌子。几个食客站了起来,把卡洛·帕里亚克诺围了起来,手拉手翩翩起舞,仿佛一群印第安人转着白人跳舞。

卡洛·帕里亚克诺竭力振作精神,说:“好!咱们走着瞧,你们到底举不举手?”

大家笑得前俯后仰。几位太太声言,这劫贼简直是个宝贝。在他周围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卡洛·帕里亚克诺发觉自己业已沮丧的情绪越发低落。

“那好吧,”他無可奈何地说道,音调里已带有几分柔情,“把那杯香槟递给我,我渴死了!”

饭馆里的食客们人人心醉神迷,容光焕发。对刚才突发的这出戏,感到心满意足。

“这饭馆的老板,”有人大着胆子,装作了解内情的样子说道,“简直就是魔鬼,亏他想的点子!”

卡洛·帕里亚克诺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一口吞下了那杯香槟。他面前桌子上的花瓶、酒杯、扇子,以及搁在它们旁边的机关枪,构成了一幅有趣的静物图。

警察进来了,给卡洛·帕里亚克诺戴上了手铐。当两名警察押着卡洛·帕里亚克诺走出饭馆的时候,卡洛·帕里亚克诺的眼神中,隐隐约约仍流露出恳求的目光:求求你们,别开玩笑啦!

(倪华迪 译)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基于文体学理论与策略视野下的《孔乙己》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