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课如是
2019-09-09莫银火
摘 要:所谓“裸课”,有三种形式,即原生态的公开课、纯文本教学、不依赖教本和课件的教学。裸课基于学情,以学定教,是追求真教学的切实可行之路,但裸课对教师的底蕴、勇气以及教学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诸多要求。
关键词:裸课;教师素养;教学应变
我有一个观点:一个教师进教室所带书的多少,和这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成反比。书带得越多,教学水平就越低;书带得越少,教学水平就越高;不带书(学生作业本除外),教学水平最高。我想附庸风雅,所以,这十年来,除了高三复习,我上课,尤其是古诗文课,从不带书进教室。浙江在线网为此专门派记者前来,听了我不带书进教室的“以文化人”选修课,并且做了专访。后来,我的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一位核心成员把我的一节不带书进教室的公开课写成实录在《教学月刊·中学版》发表[1],产生了较大影响。
不带书上课,我个人认为无炫耀之意,唯有关注学情之心。当教师不带书进教室,书已经化成了自己的理解,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书入我心,教学中才能见招拆招,应对自如,就像促膝谈心,又像互对机锋。这时,学生的一切回答都将成为教师解读的文本,或分析其得失,或裨补其阙漏,连问、追问、辩驳不一而足……
如果把这种不带书进教室的课称之为裸课,那么它不是一时的意气,不是凌驾于众生的快感,不是天马行空的吹嘘,而是扎扎实实地准备,它意味着胸有成竹的信心、心有灵犀的顿悟、心系学生的情怀。
一、“裸课”的三种形式
“裸”,是露出,没有遮盖。“裸课”,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遮掩的教学,是师生的“真人秀”,是自我袒露、心灵对话、魅力感召、能量转换的教学。根据有志之士的探索和自身的实践,我把裸课分为三种形式。
(一)原生态的公开课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教师张祖庆先生给“裸课”下过一个定义,就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在公开课前不进行试教的原生态课”[2]。张老师不倡导反复演练、不断磨课才“上演”的公开课:“日里磨课,夜里梦课,死去活来,活来死去。于是乎,听课者最终看到一节万花筒般精致的课——动画美不胜收、音乐荡气回肠、语言气势如虹。置身其中,恍若观赏一场艺术表演,让人目不暇接。”而裸课,还原了课堂的本来面貌。一堂实实在在的原生态的课,没有试教、没有磨课,有的只是课后的反思与再备课。严格说起来,这样的裸课体现了“非观摩课”的本真性,而一堂本真的课就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比较丰富的研究内容和一个相对宽阔的探究空间,它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原生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纯文本教学
所谓纯文本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带教本,学生不用课本,整节课只凭不加任何注释甚至标点的文本,或教师引导,或学生质疑,双方在互动中完成教与学。
在网络资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教案已经无法判断教师的底蕴和教学艺术,而课堂上的学生,虽然上网有一定限制,但书本的注释则被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它们当作自己已知的部分,这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把握。而师生一起暂离课本,共同在一张或几张只有原文的纸或幻灯片上解读文本,对双方都是一种挑战:教师必须对文本了如指掌,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如此,课堂效率也就大为提高。
(三)不依赖教本和课件的教学
所谓不依赖教本和课件的教学,指的是教师不拿任何讲义进教室,课堂上也不太使用课件(除非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拓展资料)。教师基于自己对文本的把握,和学生对话;学生可以看课本,但由于教学通常以主问题加追问的方式推进,所以很难轻易得到答案,而必须充分又快速地调动积累,深入文本。
这三种类型的裸课,第一种是就公开课而言的,对张祖庆先生的倡导,我深表赞同。后两种经我多年实践,我认为行之有效。我覺得“裸课”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的课堂教学形式,是相对理想的教学境界。
二、裸课实施的条件
(一)教师素养是一辈子的备课
听一些老先生讲课,讲课手段老——仅靠粉笔、板擦、黑板和一张嘴,讲课方式老——教师讲、学生听和练,但朴素的表达、真诚的话语、逻辑严谨的教学环节以及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引导,常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天然去雕饰,朴实见芳华。显然,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功底。手段丰富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教学效果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用心灵去活化课堂、用智慧去启迪学生。而这一切就是要求教师练就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师有功底,课堂就有了生命;教师有功底,学生就有了趣味。也正因为有功底,教师才能有勇气上裸课,并且上好裸课。
教师的功底哪里来?自我素养、自我修炼不可少。借用陆游的诗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裸课也一样,“汝果欲裸教,功夫在课外”。教师的素养、读书的底蕴,是我们上好裸课的坚强后盾。
(二)文本内化是真知灼见的保证
越是裸课,越是需要备课。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功底,其实就是在备课,而课前准备,是有针对性的备课。
针对性的备课很有必要。有人说,既然是裸课,备课也最好裸备。我很欣赏这种决心和诚意,但觉得有点偏激。我的做法是,先裸备再深备。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对于文本要烂熟于心,经典的文言文应该背出来。
裸备是基于教师本人的真情实感、理解参悟、教学风格和对学情预测的备课,裸备的好处在于,能让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课文的重点、难点,而这些重点、难点大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这可以帮助我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裸备还常常让我们的课堂“出乎意料”,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裸备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本的“新”,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由“新”入“趣”。
当然,“裸备”也绝不是“闭门造车”“唯我独尊”,完全排斥借鉴前人经验、他人成果。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自己先独立地对文本分析、理解、思考之后,再博采众长,常常会让我们有更新、更深的理解。充分而得当地汲取他人的教学“营养”,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裸课必然更加精彩。
(三)以学定教是裸课的魅力所在
“课堂应变”和“教学应变”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大概念,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发情况而言;后者主要就课堂教学进行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而言,不包括对学生走神、调皮一类事情的处理。对教师而言,教学应变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3]这是对教学应变很好的解释。
在裸课中,教师更应有勇气和精力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是裸课的重要特征。因为教师是在精神层面和学生对话,教学过程主要是根据师生对话推进,因此,教师的应变调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裸课,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甚至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能急中生智顺水推舟,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悦。这也是教师教学魅力的最好体现。
三、裸课的核心
裸课很有存在的必要,很有推广的价值,原因有三。
(一)追求真课堂
口号和理念提得再多都不如抓住最根本的准则。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致力于根本性的工作,根本确立了,正道就随之产生。教学的本是什么?那就是教学要尊重生命的本态,尊重教学的本质。真实的教学也会因此发生。
真实意味着课堂不作秀,教师的教真实发生,学生的学也真实发生。真教与真学相辅相成。教师真正地教,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都是真实的。学生真实地学,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堂表现、学习成效都是真实的。这正是裸课的安身立命之所。
在裸课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了教参、课件,甚至教材的阻挡,只剩下师生的真诚面对。这样,教师就能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自学环节和互动环节中暴露出的带有倾向性的真问题,明白学生什么地方不会。只有学情的反馈具有真实性与代表性,教师才可以找到教学起点,保障教学是围绕学生的问题而教,从而教到点子上,评判、点拨、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会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整体性、衔接性,不会只教给学生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知识,不会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为这悖离了学生学习的初衷。
真课要展示教师、学生的真智慧。在裸课中,教师更要把教定位于帮助学生学,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密切关注学生学的全过程。
课堂的真实性,体现在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语文、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体现在教师在倾听学生后给出真实的正确引导。
(二)有名师才有高徒
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12月3日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说振聋发聩:“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大师与大楼”论。我们固然可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也必须承认,越是优秀的教师越能达成这一愿望。
在裸课中,教材进入隐居状态,课堂是一个师生之间几无空隙的交际场。在这个场中,课堂的切入、调控和纵深推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和深入浅出的演绎,更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的底蕴和能力。
裸课越好,教师水平越高。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师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所谓名师出高徒,强调的就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的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三)以学定教落到实处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教学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应顺应学生的生长,而不应该是一个与学生生长相忤逆的状态。陶行知先生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应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以学定教”。须知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对探究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驱使下,自己主动积极地去与老师对话。
在裸课中,教师的预设决定了课堂的总格局和大方向,但教师的一切预设应该根据学生而定,备课中的学生毕竟不是真学生,了解不等于事实如此,所以要不断在课堂上灵活调整。唯其如此,课堂才能变成促膝谈心又互对机锋的“沙龙”。
裸课,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就笔者的实践而言是可行的,也颇得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但作为裸课的实践者,笔者也深知第一次走进课堂所需的勇气和课堂应变的挑战,深切体会到裸课对教师的功底和课堂驾驭能力的需求。愿意与有志者共同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金彪.文化经典作品的教学——特级教师莫银火上《展喜犒师》[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12):37-41.
[2]张祖庆.裸课,不仅仅是勇气[J].小学语文教师,2016(2):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