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随堂欣赏研究
2016-03-22李牧
李牧
摘 要:从懂得如何去欣赏去发现去相信、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懂得欣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教师只有在随堂欣赏中做得更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欣赏;教师素养;美术教学;成才
中图分类号:G623.75;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33-01
美术欣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三种形式。在小学阶段,专题欣赏比重小,现场欣赏更是难以实现,而随堂欣赏几乎伴随除“欣赏评述”领域外的其他三个领域的每节课,贯穿着一节课的始终。不论是实物的、影像的还是图片的甚至是文字的欣赏,对于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都至关重要。随堂欣赏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一节课的成败,还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随堂欣赏这么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一、懂得如何去欣赏去发现去相信
欣赏时,首要的是愿意完全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我们要懂得选择欣赏艺术品中哪部分是重点,也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因为一个笔触也许我们就会从中得到启发。我们也要慢慢地开始学会判断,从历史背景、构图、笔或手法等方面去感同身受,这样才会理解其艺术品的含义。无论它表现的是什么,每件艺术品都具有感受和记忆,对于我们来说,作品可能很独特,但它从不孤独。同时,我们不可忽略的是作品的历史、风格、象征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自己先要懂得以下几点:
(1)观察简单的现实。很多时候,具象艺术也不比抽象艺术简单。但无论是具象也好抽象也罢,它们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具象存在于人眼中和生活里,而抽象存在于心和脑中。而人又生存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人类不断繁衍生息,慢慢地从本我到自我最终超越自我,所以人类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学会了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创造。我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创造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们吸引观赏者的角度可能不同,这也有赖于每个人的不同理解。所以,一件艺术品无论它要表达什么,它有何不同之处,不管艺术家使用什么手段,他们只想简单表现其思想。艺术家就算使用手术刀般精确的错视技巧用以描述现实,或者他只保留本原的材料,但他仍追求同样的目标,鼓励我们摆脱习以为常的方式,用新视角去观察事物。
(2)思忖崇高与庄严。有些作品可以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却不知道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画第一眼看上去都那么悦目。这时,我们的美学观点已经不再重要,这叫意境。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时空转换包含着虚实相生、动静相生,而虚实相生、动静相生的根本实质是有无相生。一开始,我们只是会感到这幅作品比我们强大。它们有时还会引出强烈的感情,让我们觉得不安。它们证明了一种令人惊讶的和谐,或是体现出少见的协调,生活只在某些非凡的时刻才会揭示出这些难能可贵的协调。
(3)分析扭曲的可见世界。一件艺术作品展现的所有东西,无论是生活、风景,还是日常场所,我们都可以为它赋予一个名字。但有些画也可以丝毫不顾我们的体验,展现一个无视自然法则的世界。所有我们坚持正确的都不再运转:解剖与平衡的规则、人与事物的联系、物体本应具有的功能,一切都变了。比例不再合适,逻辑乱作一团。实际上,艺术家将外界的现实作为起点,素材的形状必须调整,并且按照一次程序排列,这样才能揭示它的内在含义。我们看到的扭曲,常常是这个过程的结果,该过程会强调某些方面,同时压制另一些方面,目标是让某种现实更为明显,更容易理解。
(4)考虑表象的迷惑。在一幅画前面感到困惑、茫然,这很常见。不过,绘画很少让我们猜谜,只是在等待我们的探索。只要肯在上面花时间,从哪里开始不重要,因为作品会慢慢展现它自己的秘密。总之,一幅画是一次旅程开始的地方,说到底旅程的目的地只处于次要目的。
二、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懂得欣赏
首先,吃透教材是前提。上一节课,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找准切入点。以此为据,设计教学环节、准备随堂欣赏的素材,才不会偏颇。做到这点,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教参,还要调用美术学科知识,考虑学生的特点。如果这里出问题,接下来的欣赏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次,精选作品,适时呈现,分析到位是关键。随堂欣赏所选择的实物、视频,名家作品、教师作品、学生作品,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资料的呈现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分析讲解要注意准确和深刻。随堂欣赏应该达到这样的高度:要做到使儿童观察种种想象时,接连不断地有所发现,仿佛在他面前燃起了思考的火花,从而促使思维过程活跃起来。思考的火花一经点燃,儿童就想知道更多的东西,想深入了解新的现象。这种想象和愿望,也就是加速思维过程活跃程度的动力。再次,不断学习,深入实践是各种解决问题的法宝。随堂欣赏折射的是教师的素养,影响的是学生的发展。每个教师要想把它做好,就需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真正去实践。
三、结束语
有了学习的意识,美术教师就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学习,去丰富自己。教师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所需的欣赏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最好的呈现。可以说,教师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肯做有心人,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建丽.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04).
[2]康琳.“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论学前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