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农业化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2015-10-19李欣依
李欣依
【摘 要】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其类型决定了儿童未来发展的方向。机械刻板的教育不能培养出人才。教育应当像精耕细作的农业,教师应该是在农耕过程中的维护者和陪伴者,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做一个守护人而不是干预者。本文将从“农业化”的教育,教师角色扮演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业化”教育;教师角色;教师素养
0 引言
教育的类型决定教育的质量。当教育同流水线一般机械,孩子们沦为工业品,失去了个性和灵光,思想就会变得麻木而乏味,无法成长、成才。
经典理论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和杜威的自然生长理论,都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顺应儿童成长规律,以儿童为主体,教师扮演陪伴和服务的角色。
然而目前的教育状态还是以工业化的教育为主,对孩子天性的抑制、对儿童自由发展的束缚、对实现价值的急躁心理等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因此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我们教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 教育应该是一种精耕细作
通过对比农业化的教育和工业化的教育,我们能够看到真正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是耐心的教导,不是严苛的管教和训斥。
1.1 中国教育是工业化而非农业化的
目前的中国教育处于这样的状态:千军万马挤“高考的”独木桥,单一的目标注定了单一的培养模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面对着各种激烈的竞争,没有家长愿意在一开始就落后于人。家长和学生的期待,导致了教师的行为十分功利、严苛。教师的利益是与学生的“质量”相关的,严厉的管教和刻板的规范,才能让学生发展成为家长所期待的“模子”的样子。
1.2 何谓“农业化”的教育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句话指出了教育是一种精耕细作,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农业和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农业中有三要素:农作物、农民、土地。农民在自然之中播种大自然的植物,收获何种果实取决于农作物自身,农民只是为农作物服务,等待自然的馈赠。教育也是如此:学生,教师,自然规律是教育中的三要素。学生是教育的核心,教师只是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助推剂。且一切教育活动都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符合知识认知过程,符合少年心智发展规律。
我的“农业化”教育是相对于当今这种“大而趋同”的工业化的教育提出的:指教师像农民一样,顺应自然规律进行教学活动。师生比远大于现在的工业化模式,较少的学生可以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状况,深入发掘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
1.3 农业化的教育才是有益于儿童发展的教育
农业化的教育是一种缓慢、耐心的教育,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成长的权利。卢梭认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儿童的成长是具有阶段性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相对应的任务。因此“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育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主张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约翰杜威也认为,“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它显示出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儿童是最重要的,也是儿童生长所迫切需要的。农业化的教育就是强调教师要像呵护幼苗一样呵护学生,观察学生的兴趣,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让儿童的成长本能推动儿童的自发发展,而非外界划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再以此标准塑造学生。
2 教师角色的转变
两种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以往的教师角色
1)方式:教学的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和灌输,学生不能进行实践,并且面对巨大的压力。教师大多在扮演“念书机器”的角色,没有自己情感和学生情感的互动交流。
2)内容:相当雷同。最后的成品标准一致时,教师若想“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只能是对每个学生都讲授相同的知识,无法对每个孩子进行仔细的观察,制定合适的策略。教师就是将学生的灵魂与智慧倒入统一模具的匠人,毫无创新,亦不存在教师自身的提升。
3)观念:教师认为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是评判学生成才与否的权威者。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4)模式: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对每个孩子的时间和关注都极为有限,学生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无法展现,教师更无法为每个孩子都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学生感到受冷落,教师是不接地气的发号施令人,不能看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2.2 农业化教育期待的新角色
1)方式:学生主导课堂,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智慧,用自身经验与同龄人交流学习,教师在一旁做聆听者、守护人,在合理的范围内,保障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散,在必要的时候维护秩序,总结学生的成果,当学生出现偏颇时,自然地进行引导。
2)内容:注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承认学生具有自主生长的本能和属性,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导,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引导学生,但不能束缚学生的选择。
3)观念:教师是教育的辅助者,不是标准的制定者,不是学生成败的宣判者,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努力,认可和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4)模式:小规模教学,教师能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关注孩子的特性,发现孩子身上闪光之处,具体地分析每个孩子遇到的困难,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关于未来发展的良好建议。
2.3 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彩推动另一朵云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在自由环境下给予学生积极影响的角色。想成为这样的教师,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的素养。观念前文已经提到很多,能力方面强调以下三点:
1)理解和沟通: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读书机,而是联通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理解知识的本质,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发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建议,阐述社会现状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既满足自己兴趣、又能够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2)协调组织:当教师不再以权威和严苛的面目示人时,教师用什么来吸引学生、用什么来使学生能够高效有序地掌握知识技能,就成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组织和协调能力就显得颇为重要。
3)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知识是教师必备工具。教师因其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且是尚未成熟、充满变数的少年,使得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灵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心理学的科学指导之下,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和有益培养。
3 结语
教育之重,重于泰山。关注教育就要探究真正良好、有益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农业化”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扮演守护人的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同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加强技能,真正做到将每个学生都当做宝贵而又独一无二的农作物来对待,精心培育,悉心照料,耐心等待,陪伴着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天民,李月颖.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教学研究,37(3).
[2]刘黎明.本能与生长杜威的自然教育思想[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
[3]郭娜.卢梭的自然教育对我国学龄儿童个性发展教育的启示[J].学术探讨,2015(3).
[责任编辑:侯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