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2019-09-06张凌霞
张凌霞
[摘 要]以“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实验为例,探讨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设计、论证、反思,及实验后编制“PPT实验报告”,以促进学生有效建构核心概念,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高中生物;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0-0092-02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其承载的功能不可忽视。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一线教师也都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实验,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如下:学生很少经历实验设计过程,多是根据课本(教辅)或教师给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很少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尤其是很少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很少基于实验结果分析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实验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果能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获得令人信服的证据,就能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实现概念的迁移与运用;同时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1]。基于此,笔者以“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实验为例,通过引导学生设计、论证、反思,并于实验后编制“PPT实验报告”,促进学生有效建构核心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一、问题引领,设计完善实验
在“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实验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其活性受哪些条件影响?学生基于“蛋白质”一节的学习,很容易得出: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然后追问:“如何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这一观点?”材料有:质量分数为2%的新制工业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85℃)、唾液淀粉酶(学生自备)、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配置好后加热至淀粉完全溶解,冷却备用;另一种未经加热处理)、斐林试剂、碘液、水浴锅、试管、温度计、多孔反应板[2]。笔者通过问题串引领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如应选择哪种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两种淀粉酶在常温下是否具有活性?根据所选的淀粉酶该如何设置温度梯度?如何检测实验结果?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经历了“头脑风暴”,能明确淀粉酶在室温下是有活性的,淀粉溶液若先与淀粉酶混合,然后保温,则部分淀粉将被水解,故应先各自保温后再进行混合。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就需改变实验控制的温度,因此,要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当使用新的工业淀粉酶时,温度设定为0 ℃, 20 ℃, 40 ℃,60 ℃, 80 ℃, 100 ℃。这种温度梯度将有助于学生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实验中,酶、淀粉的保温时间需要等5分钟,混合后还要保温5分钟,等待时间长,学生往往无所事事,实验效率低。为此,笔者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和时间,在操作等待时进行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温度过高、过低时酶的结构的不同变化,及为什么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不同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笔者要求实验小组分工合作做好操作、记录工作,学生可通过拍照、录像或记录实验数据(多个数据可用Excel表格记录,然后转化成柱形图或曲线图),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避免学生去抄教材、教辅中的“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反思,促进学生深刻领悟知识
当实验现象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有些实验现象与预期的实验效果(或与教材、教辅展示的实验现象)有很大的不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渐学会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进行分析、探讨,从而领悟知识,建构核心概念。具体如表1所示。
四、编制“PPT实验报告”,提升科学思维
实验后编制“PPT实验报告”是个再加工、再梳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供原始记录,完成对实验的理性分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使用,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PPT实验报告”包括原理、材料、步骤、结果、讨论五个部分。实验原理应由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体会出来;实验材料是学生根据笔者增设多种材料后所选择的;实验步骤是基于选择的材料,探索、设计出来的;实验结果是学生用录像、照片、数据或图表的形式展现并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实验讨论可以是所做实验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也可以是误差分析、评价实验或实验改进等。
以下是“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部分学生在“PPT实验报告”中提及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讨论。
实验原理:不同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工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85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历经“淀粉→中间产物→麦芽糖”阶段,遇碘相应呈“蓝色→红褐色→棕黄色”。
实验讨论:①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淀粉溶液最好选择加热处理过的,这样既可以增加可溶性淀粉的浓度,又不会在水浴过程中结块,确保不同温度水浴条件下淀粉溶液中溶解的直链淀粉的量基本相同。当然,加热时温度也不能过高,温度过高会破坏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因此高温时淀粉遇碘不变蓝;温度降低后,直链淀粉分子才能与碘发生颜色反应。②可将该实验改为定量实验:每隔1 min从不同水浴条件下的试管中吸取2滴溶液滴于多孔反应板上,稍等冷却后滴1滴碘液,记录颜色不变蓝所需的时间,以检测不同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3]。③实验正值冬季,气温低、风大,水浴锅的水温不一定能达到其设定的温度,给实验带来不小误差。④实验操作要十分严谨,如取各种溶液的量应按预设要求、水浴时间要把握好等,即要控制好实验的无关变量,否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会很大。
总之,实验过程虽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让学生对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符合高中生物课程“少而精”的原则[1]。因此,教师要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鼓励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反思;要组织交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潘金元,陈明林.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定量实验[J] .生物学通报, 2014(9):47-49.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