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思维导图,点亮高中化学课堂
2019-09-06翁孝芳
翁孝芳
[摘 要]思维导图是借助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以此促进学生理解的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借助思维导图在预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课中优化合作,在复习课中巩固知识,以此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0-0078-02
思维导图是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以及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借助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以此促进学生理解,让其掌握记忆链接的方法。将这一模式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注意力与记忆力,还能启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此增强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和联想性,最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预习——巧用思维导图,激发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的预习,总是直接上课,缺少经验铺垫。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其学习兴趣,导致其在课堂上无法充分认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以此落实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在学生可支配的有限空间内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率。那么,在具体实施时如何实现思维导图的高效运用呢?这需要教师前阶段的精心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绘图技巧,在之后的实践中才能灵活运用。预习时,首先在白纸中央画一个常用的形象图形,如一朵云、一朵花或者一颗星等,以此作为中央图。之后,在中央图中用一两个关键词代表预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从中央图出发向外画几条流畅的曲线,以此作为分支,并且在预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添加。掌握这一绘制流程后,学生就可自主预习,快速阅读预习的内容,在提炼主题、厘清层级关系的基础上,以关键词或者符号的形式填到各层级分支上。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这时就可将有疑惑的地方用“?”标注,由此明确重点,在新授课中有侧重地听讲。借助这种方式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突出重点,让学习的条理更加清晰。此外,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思维导图时,可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在教学时加强引导,以此强化教学,落实课程目标。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借助思维导图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摆脱传统的学习模式,开启全新的学习模式,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为后续探究做好铺垫。
二、新授——巧用思维导图,优化合作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指导,作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积极思考,以此促进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可巧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散、碰撞思维,落实素养的发展。
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思考,以此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小组合作过于形式化,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缺乏及时、科学的记录,导致小组讨论经常跑题,小组讨论所得的结论缺乏条理性。这一问题可借助思维导图得到较好的改善。学生围绕思维导图,可快速针对话题展开交流,较好地融入小组交流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点拨、启发,让学生由中心到局部,循序渐进,按照知识建构展开合理探究。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在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具体落实时,要提醒学生将合作讨论的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罗列出更为细致的要点,以此厘清层级关系,画出思维导图。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进行补充完善,在不断总结中得出结论,有效落实课程目标,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图1是某小组针对同一实验仪器的应用绘制的思维导图。
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设计优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展开思考,在思维发散、碰撞中提升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其不断深入,循序渐进,以此提升素养,落实课程目标。
三、复习——巧用思维导图,巩固提升
进入高中后,学生发觉学习难度明显增加,“上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已然成為一种普遍现象。分析这一问题,原因在于学生课后没有及时归纳总结,导致知识主干不清晰,且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结合化学学科知识点多且零散的特点,复习中可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以及有序记忆的能力,让其在面对题目甚至难题时能准确定位知识点,寻找到解题突破口。长此以往,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提高记忆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有效的训练中自主提升、落实能力培养。在学生学完每一节内容后,可将预习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完善;整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可在原有各节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完善;在之后的总复习中整理每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善知识点,以此优化教学。其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确保思维导图结构合理、逻辑严密以及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将大量知识有序地存储在大脑中,在解题中灵活运用,以此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促使概念、原理得以延伸,让教学不断得到拓展,最终达到预期效果。图2是学生围绕《化学1》第一章的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图中,本章的主要知识结构基本得到体现,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确立十分清楚。但仍存在不足,如对物质的量之间的层次关系表达不到位。
为此,可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化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进行无限延伸,在现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突破,实现能力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及时引导,充分启发。
四、审题——巧用思维导图,突破难点
化学是一门探究性学科,高中化学较初中化学难度增加明显,很多学生感觉到不适应。根据反馈,大多数学生平时掌握得不错,作业完成也很及时,课堂提问也能回答,但是一到考试就难得高分或分数难有突破。
分析这一问题,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审题,尤其是大型考试,其中的综合题设计得很“活”,大多具有知识点多、考查跨度大、综合性强的特点。这些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耐心审题,透过文字挖掘问题本质,直击问题核心。在具体分析时,不妨借助思维导图对题目进行结构化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网络,在反复搜索中找出需要的知识点,厘清相互的关系,以此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以下面这道题为例: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标有序号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请由此推断4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 ;B.;C. ;D. 。
对于这一问题,可引导学生依据题目绘制思维导图(如图3),之后再小组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即A、B、C、D分别是稀硫酸、碳酸钠、氢氧化钡、稀盐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充分调动思维寻找突破口,并抓住重要信息,将有效内容与知识正确联系,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一来,就能充分調动学生,让其在审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题目的了解,透过文字看到本质,在不断深入中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打破传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活跃课堂,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不断深入中体会科学探究的魅力,以此深化对知识要点的学习,让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