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湿疹乳膏药效学研究
2019-09-06史向华杨文彬薛润苗张彩峰李百强柴秋彦张俊荣
史向华 ,杨文彬 ,薛润苗 ,张彩峰 ,李百强 ,柴秋彦 ,张俊荣
(1.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 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晋中030619)
皮炎湿疹属于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之一,变态反应即过敏,具有较复杂的病理成因与类型多样的皮肤损伤形式。临床上以红斑、丘疹、丘疱疹、瘙痒难忍为主要表现,慢性者表现为浸润肥厚,难以彻底治愈且具有极高的复发性[1]。目前西医治疗湿疹常采用抗过敏疗法,尽管初期可快速控制病情,但容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大。故而临床开始注重使用中医疗法。新型中药制剂白菊湿疹乳膏是在临床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作用明确,疗效显著。本研究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药品仪器检验所委托,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并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 白菊湿疹乳膏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药品仪器检定所提供(样品为淡棕褐色软膏,纯度:99.1%,置冰箱中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20 g:15 mg,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批号:V1037。2,4-二硝基氯苯(DNCB):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分公司,批号:20101026,使用时配制成l%致敏浓度,0.1%激发浓度。
1.1.2 实验动物 雄性清洁级KM小鼠50只,体质量18~21 g,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军)2007-004,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17609。雄性清洁级KM小鼠,60只,体质量(20±2.0)g,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提供,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17,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269607。豚鼠,60只,雌雄各半,北京昌扬实验动物养殖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11-0010。
1.2 实验方法
1.2.1 白菊湿疹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2]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药物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5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分别在小鼠右耳耳廓均匀涂抹白菊湿疹乳膏 0.5 g/kg,1.0 g/kg,2.0 g/kg,阳性对照组在小鼠右耳耳廓均匀涂抹皮炎平乳膏1.0 g/kg,空白对照组在小鼠右耳耳廓均匀涂抹空白基质1.0 g/kg,2 次/d,连续 3 d,第 4 天涂药 1 h 后,对各组小鼠右耳涂予二甲苯致炎,每只0.05mL,4 h后,各组以纯化水洗去小鼠右耳耳廓涂抹的药液,用棉球擦干后将小鼠处死,剪下双耳,用直径为8 mm打孔器将双耳相同部位打下圆耳片,用电子天平称重,以左耳作对照,左右耳片质量之差为肿胀程度,计算各组肿胀度,求出肿胀抑制率。即空白对照组平均肿胀度与给药组平均肿胀度之差占空白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的百分比。
1.2.2 白菊湿疹膏对磷酸组胺致豚鼠足跖致痒阈的影响[3-5]豚鼠 60 只,雌雄各半,体质量 300~3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基质对照组6组,每组10只。白菊湿疹膏低、中、高剂量组均涂抹相应药膏 0.5 g/kg,1.0 g/kg,2.0 g/kg,阳性对照组在小鼠右耳耳廓均匀涂抹皮炎平乳膏1.0 g/kg,空白对照组在小鼠右耳耳廓均匀涂抹0.9%氯化钠注射液0.05 mL,基质对照组涂抹空白基质1.0 g/kg。每天涂药2次,间隔6 h给药1次,连续给药 7 d。实验前1 d,给各组豚鼠右后足背剃毛,并涂药1次。实验当日,用0号砂纸擦伤动物右后足背剃毛处,以少量渗血为度,面积约1 cm2,局部再涂药1次,末次给药后30min开始在创面处滴以 0.02%磷酸组胺 0.05mL/只,每次间隔时间为3min,以开始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
1.2.3 白菊湿疹膏对 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3-4]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脱毛前处理、涂药方法及分组均同 1.2.2。实验第2天与第3天均用5%DNCB溶液0.1 mL均匀涂抹各组小鼠腹部致敏,第7天于涂药后2 h,用1%DNCB 0.1mL涂各小鼠右耳激发,在激发24 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剪下双耳,对齐,用8 mm打孔器取下圆型耳片,迅速用分析天平称量双耳,并计算肿胀度。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白菊湿疹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情况 (±s)
表1 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情况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 n 剂量(g·kg) 肿胀度(mg) 肿胀抑制率(%)低剂量药物组 10 0.5 8.42±2.801) 20.11中剂量药物组 10 1.0 6.30±3.602) 40.23高剂量药物组 10 2.0 5.32±2.822) 49.53阳性对照组 10 1.0 6.10±2.582) 42.13空白对照组 10 1.0 10.54±3.32 20.11
由表1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及阳性对照组耳廓肿胀度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明皮炎平及白菊湿疹乳膏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且实验药物随剂量增大效果更趋明显。
2.2 白菊湿疹膏对磷酸组胺致豚鼠足跖痒致痒阈的影响
结果见表2。
表2 对豚鼠磷酸组胺致足痒致痒阈的影响 (±s)
表2 对豚鼠磷酸组胺致足痒致痒阈的影响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剂量(g·kg) 致痒阈(vg)空白对照组 12 0 56.8±23.2基质对照组 12 0.5 78.8±25.7低剂量药物组 12 0.5 79.6±31.6中剂量药物组 12 1.0 105.0±44.61)高剂量药物组 12 2.0 165.8±58.92)阳性对照组 12 0.5 204.2±55.12)1)2)
由表2可见,低剂量药物组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药物组及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致痒阈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湿疹乳膏与皮炎平可显著提高磷酸组胺对豚鼠的致痒阈。
2.3 白菊湿疹膏对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结果见表3。
表3 对小鼠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s)
表3 对小鼠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 n 剂量(g·kg) 肿胀度(mg)肿胀抑制率(%)空白对照组 10 0 7.55±4.97 -基质对照组 10 1.0 7.99±6.02 -低剂量药物组 10 0.5 10.03±6.03 -25.53中剂量药物组 10 1.0 4.17±4.161) 44.76高剂量药物组 10 2.0 2.62±1.462) 65.29阳性对照组 10 1.0 2.32±2.192) 69.27
由表3可见,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出现显著肿胀,说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药物组和皮炎平组均可显著减轻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耳廓皮肤的肿胀质量(P<0.05,P<0.01),说明白菊湿疹膏可显著改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耳廓皮肤病变。
3 讨论
本研究是在前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白菊湿疹乳膏的抗炎作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炎症早期的主要表现是毛细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和水肿,二甲苯作为致炎剂能够增加小鼠耳部血流量、增强血管通透性,从而引起小鼠耳肿胀。实验结果表明,白菊湿疹乳膏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度,且高剂量组抑制率达到49.53%,抗炎效果更趋明显。
组织胺是经典的瘙痒介质。其通过H1或H2受体引起皮肤和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产生红斑、水肿,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瘙痒[6]。本实验结果显示,白菊湿疹乳膏可明显提高磷酸组胺对豚鼠的致痒阈,表明该制剂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DNCB是一种半抗原,与皮肤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可诱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当一定抗原进入机体内,能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为特异的致敏T淋巴细胞,致敏T淋巴细胞分布于全身皮肤内,当该抗原再次接触皮肤,致敏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局部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7]。本实验结果显示白菊湿疹膏可显著抑制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组出现的皮肤肿胀,且随剂量增大抗炎效果增强,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白菊湿疹乳膏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痒作用。